油柑虫节
《*辞典》:油柑虫节
拼音注音
Yóu Gān Chónɡ Jié
别名
油甘子虫瘿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枝上的虫瘿。在虫未爬出前采回,用沸水烫死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庵摩勒"条。
生境分布
产于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形状
虫瘿多生于老枝上,膨大成卵圆形,外表灰黄色至灰褐色,有纵皱纹和裂隙,长2~3厘米,径1~1.5厘米。切断面外层灰黄色至灰褐色,内层为黄白色,中央有一径约3毫米的小孔,内有黑色肉质的小虫1条,长约1厘米,似蛆。
功能主治
治胃痛,疝气,遗精,小儿疳积,牙痛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疝气,心痛,小儿疳积,酒积,煎水冲酒服。通身骨痛并走注风,以之煎酒服之。牙痛,煎水含漱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治遗精,疳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~30颗。
复方
治胃痛,小儿咳嗽:油甘子虫瘿一至三钱。水煎服。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楤叶悬钩子
- 虫牙药
- 藏三七
- 松叶防风叶
- 南天竹根
- 小团叶根
- 红蒂蛇
- 铧尖草
- 火焰兰
- 盐麸木花
- 单鞭
- 槐米
- 马刀肉
- 柿根
- 灰叶南蛇藤
- 紫筒草根
- 树萝卜
- 鲮鲤
- 柿
- 熊脑
- 藿香根
- 麦瓶草种子
- 野辣蓼
- 山楂叶
- 草胡椒
- 灰锤
- 海鹞鱼胆
- 柳屑
- 黄泡子
- 红瑞木
- 补骨脂
- 五爪风
- 黄斑龙胆
- 人面子叶
- 芨芨草
- 核桃楸果
- 赤胫散
- 黄杨子
- 天蓬子根
- 黄荆沥
- 蒲棒
- 西藏酸模
- 河套大黄
- 红小麻
- 茴香根
- 山麦冬
- 黄波罗果
- 木竹子
- 圆柏果
- 桑叶汁
- 臭灵丹
- 巴茅果
- 五眼果树皮
- 长毛香科科
- 豹子眼睛果
- 鸡胆
- 牛伴木
- 白果槲寄生
- 白枪杆根
- 红麸杨
- 杉寄生
- 黄花香茶菜
- 虎膏
- 偏翅唐松草根
- 虾蟆胆
- 柏子仁
- 白花灯笼
- 过山消根
- 柠鸡儿
- 白杨树根皮
- 穿石藤
- 追风伞
- 荔枝草
- 石彭子
- 红根
- 石楠
- 柚根
- 鲨鱼翅
- 六叶龙胆
- 盾叶莓
- 白花油麻藤
- 毛杨梅根皮
- 粟米草
- 吴茱萸根
- 自消容根
- 江篱
- 柳兰叶风毛菊
- 木姜子
- 乌鸦
- 米面蓊根
- 叶上果根
- 密陀僧
- 水冬瓜
- 穗花杉叶
- 葫芦茶根
- 短穗草胡椒
- 壁虎
- 苦葛根
- 狗尾草子
- 白刺花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