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瓜根
《中华本草》:黄瓜根
拼音注音
Huánɡ Guā Gēn
英文名
Cucumber roo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mis sativus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挖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蔓生草本。茎枝伸长,有纵沟及棱,被白以硬糙毛。卷须细,不分枝,具白色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稍粗糙;叶片三角状宽卵形,膜质,长、宽均12-18cm,两面甚粗糙,掌状3-5裂,裂片三角形并具锯齿,有时边缘具缘毛。花萼简狭钟状圆筒形,密被白色长柔毛,花萼裂征钻形,开展与花萼近等长;花垸共同白色,长约2cm,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,急尖;雄蕊3,花丝近无;雌花单生,或稀簇生,花梗粗壮,被柔毛。子房纺锤形,柱头3。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,长10-30(-50)cm,熟时黄绿以,表面粗糙,具有刺尖的瘤状凸起,极稀近于平滑。种子小,狭卵形,白色,无边缘。花、果期为夏、秋季。
性味
味苦;微甘;性凉
归经
归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湿;解毒。主热消洵,湿热泻痢;黄疸;疮疡肿毒;聤耳流脓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加倍;或入丸剂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噤口痢: 黄瓜根,捣烂贴肚脐上。(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》)②治小儿风热腹泻,湿热下痢: 黄瓜根、六合草,水煎加白糖服。 (《四川中药志》)
各家论述
1.《日华子本草》:捣敷,狐刺毒肿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能利水通淋,消胀。治小儿腹泻及日久转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瓜根
拼音注音
Huánɡ Guā Gēn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根。夏、秋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凉,味甘苦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腹泻,痢疾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捣敷,狐刺毒肿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能利水通淋,消胀。治小儿腹泻及日久转痢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噤口痢:黄瓜根,捣烂贴肚脐上。(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》)
②治小儿风热腹泻,湿热下痢:黄瓜根、六合草,水煎加白糖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花补血草
- 野鸦椿子
- 紫花络石
- 鹤肉
- 雉
- 黄瑞木
- 黄花独蒜
- 黄花鼠尾草
- 黄瓜叶
- 榉树
- 黄藤
- 莲子心
- 黄羊角
- 黄菀
- 黄缨菊
- 黄荆叶
- 黄花香
- 黄珠子草
- 黄花獐牙菜
- 金背枇杷果
- 黄秦艽
- 黄花紫堇
- 黄荆沥
- 细草
- 黄紫堇
- 黄花地桃花
- 理石
- 黄秋葵根
- 紫藿香
- 草蚂蚱莲
- 黄独零余子
- 黄细辛
- 黄瘤孢
- 黄缅桂
- 黄脚鸡
- 荚蒾根
- 黄藨根
- 黄花稔
- 黄茄花
- 黄草花
- 藏茴香
- 黄瓦韦
- 黄瓜皮
- 黄皮果
- 黄瓜藤
- 黄缅桂果
- 黄花香薷
- 黄瓜霜
- 黄茶根
- 黄花蒿子
- 黄竹参
- 江篱
- 亮叶桦
- 黄背草苗
- 黄花小二仙草
- 黄皮树皮
- 犁头草
- 惊风草
- 蝴蝶果
- 蝴蝶花
- 江珧柱
- 虫牙药
- 文蛤肉
- 女菀
- 蛤蒌
- 黑大豆花
- 海人草
- 六月雪叶
- 山苍子
- 蛤蟆草
- 虾蟆胆
- 蚶
- 虾蟆脑
- 蛤仔壳
- 细芦子藤
- 蛤仔
- 蝴蝶草根
- 蛤蚧
- 山芹根
- 接骨丹
- 黄藁本
- 湿鼠曲草
- 锈叶野牡丹
- 大红袍
- 黄花远志
- 绒白乳菇
- 栾华
- 黑老头
- 红芪
- 葛蕈
- 蝴蝶树
- 橘红珠
- 栾樨
- 蛤叶薯
- 紫花地丁
- 响叶杨
- 毛冬青叶
- 蝴蝶暗消
- 尖子木
- 黄背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