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酒缸
《*辞典》:青酒缸
拼音注音
Qīnɡ Jiǔ Gānɡ
别名
味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草鞋板(《天宝本草》),山蚂蝗、味噌草、蛆草(《植物学大辞典》),饿蜞蝇、三把苓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拿身草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蝴蜞木,蚂蝗木(《陆川本草》),羊带归、粘衣草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畏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巴人草、水蛭草、豆子草、粘衣刺、路边鸡、路边肖(《湖南药物志》),扁草子、逢人打、粘身草(《江西草药》),金腰带、狗屙粘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蚂蟥草,蚂蟥根、化痰精、长叶粘巴草、旱蚂蟥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
《草木便方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小槐花的全草。9~10月采。
原形态
小槐花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
灌木,高达4米,无毛。3出复叶,顶生小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,长4.5~9.7厘米,阔1.8~4厘米,侧生小叶较小;顶部渐狭成急尖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,上面疏被极短小毛,下面疏被紧贴的短柔毛,中脉上毛较密;叶柄扁,长1.5~2.5厘米;托叶披针状线形,长8毫米。总状花序腋生;花绿白色,长约7毫米;花萼钟状,萼齿二唇形,上面2齿几连合,下面3齿披针形;花冠蝶形,旗瓣椭圆形,龙骨瓣有爪;雄蕊10,2体;雌蕊1,子房在缝线处密被绢状毛。荚果长5~7厘米,稍弯,被伸展而具钩的短毛,腹背缝线缢缩,荚节4~6,矩形,长9~12毫米,阔约3毫米。花期7~9月。果期8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山地草坡或林边。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、茎、叶含生物碱。含量比例为20:5:1。叶中含当药素等黄酮甙、刀豆氨酸等氨基酸,尚含酚类、糖类等。
性味
苦,凉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微苦,寒。"
②《湖南药物志》:"苦,平。"
③《贵州草药》:"性微寒,味苦涩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利湿,消积,散瘀。治咳嗽吐血,水肿,小儿疳积,痈疮溃疡,跌打损伤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清热散瘀,利水去湿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开胃健脾,消水肿,疗小儿疳积。"
③《陆川本草》:"外敷止血,续筋,治外伤出血,跌打损伤。"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劳伤咳嗽吐血及伤寒胃肠中有火,叶可敷疮毒。"
⑤《湖南药物志》:"祛风,杀虫,利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用0.5~1两)。外用:煎水洗,捣敷或研末敷。
复方
①治小儿疳积:小槐花全草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溃疡疮口臭烂:山蚂蝗叶研末,麻油调敷。
③治汤火伤溃烂:山蚂蝗叶捣汁洗或捣烂敷。
④治漆疮:山蚂蝗叶,煎水,待凉后洗患处。(②方以下出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淡竹叶
- 厚朴子
- 红葵
- 竹(鼠留)肉
- 胡葱子
- 万寿菊花
- 单刀根
- 牿岭勾儿茶
- 牯岭凤仙花
- 辣椒叶
- 兔儿伞
- 蝮蛇脂
- 山花生
- 随手香
- 桃仁
- 白花铁线莲
- 尿泡草
- 梅叶
- 普洱茶膏
- 木瓜
- 金丝莲
- 鳍蓟
- 金沸草
- 山臭草
- 鳢鱼肠
- 女儿红根
- 挖耳草
- 雀梅藤叶
- 婆婆指甲菜
- 牡荆沥
- 石床
- 红铁泡刺
- 萱草
- 云雀
- 南亚新木姜
- 赤扬
- 护心胆
- 干地黄
- 砂茴香子
- 苦连翘
- 鸲鹆
- 羊肚菜
- 地肤苗
- 坡参
- 巴掌草
- 雀榕根
- 厚叶牛耳草
- 苏铁根
- 水折耳
- 燕窠土
- 羽萼
- 新裂耳蕨
- 草龙
- 石荠宁
- 厚叶贯众
- 小寸金黄
- 桂木
- 滇南冠唇花
- 石蜈蚣
- 紫堇
- 华中五味子
- 心叶秋海棠
- 小狮子
- 心叶野海棠
- 滇竹根七
- 滇池海棠
- 水香柴
- 小石蝴蝶
- 狭眼凤尾蕨
- 滇榧子
- 椴树根
- 滇西风毛菊
- 睡菜根
- 滇海水仙花
- 雷公藤
- 小石仙桃
- 野辣子
- 水藿香
- 睡莲
- 红钉耙藤
- 棘叶
- 碱花
- 水菖蒲
- 小白花苏
- 滇姜三七
- 水松叶
- 独脚乌桕叶
- 滇南鸟足兰
- 小酒饼花
- 滇绿豆
- 玄明粉
- 天目木姜叶
- 百尾笋
- 五代同堂根
- 荨麻根
- 淡竹根
- 野酒花
- 冰片
- 绛梨木根
- 杜鹃花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