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箔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银箔
拼音注音
Yín Bó
别名
银薄、银页、银泊
英文名
Native silv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蒙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用自然银锤成的纸状薄片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ative Silver
原形态
等轴晶系。晶体呈八面体或六方晶体,惟不多见。通常多成粒状、块状、鳞片状,有时亦成网状、丝状及树枝状等产出。颜色银白,表面常变为棕红黑或灰黑色。条痕银白色,或光亮之铅灰色。光泽金属状。不透明。断口锯齿状。硬度2.5-3。比重10.1-11.1。富延展性。有良好的传 热及导电性。银在空气中不受氧化,然遇臭氧则生氧化银之薄层;易受硫化氢作用而变成黑色硫化银;不溶于盐酸,能溶于硝酸及热硫酸而生硝酸银及硫酸银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自然银多形成于低温热液矿床中。在含有机质的方解石脉内也常有自然银密集。此外,外生成因的自然银常见于硫化物矿床氧化带。资源分布:产于辽宁、青海、浙江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通常呈正方形薄片状。长宽为93.3mm2,多夹于面积相同的薄纸层中。银白色。表面平坦,但具微细皱纹。金属光泽;不透明。质菲薄,易漂浮,并易皱折而破裂。气、味皆无。以张完整、色雪白、菲薄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主要成分为银(Ag)。
性味
辛;平;大寒;无毒
鉴别
(1)取本品一小片,加硝酸约2ml,振摇,溶解,溶液无色。(检查银盐)(2)取上述溶液滴加稀盐酸,即发生白色凝乳状沉淀;分离,沉淀溶于氨试液,再加硝酸,沉淀复生成。(检查银盐)
炮制
《纲目》:入药只用银箔,易细,若用水银、盐、消制者,反有毒矣。
归经
心;肝;肺经
功能主治
镇惊;安神;定痫。主心悸恍惚;惊痫癫狂;夜不安寐
用法用量
内服:入丸、散。一般多作丸药挂衣。
注意
勿炼粉入药服。
复方
①治心虚惊悸,或因忧虑神气不安:茯神(去木)、人参、甘草(炙,锉)、龙齿各一两半,升麻、枳壳(去瓤、麸炒)各一两,银薄二百片,麦门冬(去心,焙)二两。上八味捣罗为未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至二十丸,米饮下,早晚食后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镇心丸)②治小儿伏热潮发者:银箔十片,续随子一分(去皮,研),青黛一分,芦荟一分(研),胡黄连未一分,麝香一钱。上通研匀细,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。每服一粒至二粒,煎薄荷汤下,量儿大小加减。(《小儿医方妙选》银箔丹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银箔
拼音注音
Yín Bó
别名
银薄(《药性论》)。
出处
《本草蒙筌》
来源
为用自然银锤成的纸状薄片。
原形态
自然银,又名:生银(《开宝本草》)。
等轴晶系。晶体呈八面体或六方晶体,惟不多见。通常多成粒状、块状、鳞片状,有时亦成网状、丝状及树枝状等产出。颜色银白,表面常变为棕红黑或灰黑色。条痕银白色,或光亮之铅灰色。光泽金属状。不透明。断口锯齿状。硬度2.5~3。比重10.1~11.1。富延展性。有良好的传热及导电性。银在空气中不受氧化,然遇臭氧则生氧化银之薄层;易受硫化氢作用而变成黑色硫化银;不溶于盐酸,能溶于硝酸及热硫酸而生硝酸银及硫酸银。
产于热液矿脉内。矿脉氧化带也有存在。
性味
《海药本草》:"大寒,无毒。"
归经
入心、肝经。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心、肺二经。"
②《本草汇言》:"入手少阴、足厥阴经。"
功能主治
安神,镇惊。治惊痫,癫狂,心悸恍惚,夜不安寐。
①《药性论》:"主定志,去惊痫、小儿癫疾狂走之病。"
②《海药本草》:"主坚筋骨,镇心明目,风热癫疾,并入薄于丸、散服之。"
③《本草蒙筌》:"除谵语恍惚不睡,止热狂惊悸发痫,定志养神,镇心明目,安五藏,并用服之,功胜紫雪。"
④《本草述》:"主治与金箔不远,同能平肝。"
⑤《本草再新》:"舒肝气,定心志,滋肾水,行经络,利关节,破积消疽,治小儿惊痫、痘疮诸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入丸、散。一般多作丸药挂衣。
复方
①治心虚惊悸,或因忧虑神气不安:茯神(去木)、人参、甘草(炙,锉)、龙齿各一两半,升麻、枳壳(去瓤、麸炒)各一两,银薄二百片,麦门冬(去心,焙)二两。上八味捣罗为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至二十丸,米饮下,早晚食后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镇心丸)
②治小儿伏热潮发者:银箔十片,续随子一分(去皮,研),青黛一分,芦荟一分(研),胡黄连末一分,麝香一钱。上通研匀细,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。每服一粒至二粒,煎薄荷汤下,量儿大小加减。(《小儿医方妙选》银箔丹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侧耳
- 桤木枝梢
- 捆仙丝
- 藤杜仲
- 白前
- 阴(句黾)
- 甜橙
- 兔儿风
- 八仙草
- 八哥
- 天葵子
- 野菠菜
- 白蔹
- 七叶一把伞
- 白骨走马
- 田唇乌蝇翼
- 白松塔
- 迎红杜鹃
- 八角金盘
- 包谷火焰包
- 土沙参
- 白花草
- 翼核果
- 百味叶
- 白千层叶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土大黄
- 白背叶
- 巴茅果
- 扁竹测
- 天竺黄
- 天鹅毛
- 白蒿花
- 螺厣草
- 野黄皮
- 山茱萸
- 山大刀
- 水百合
- 一把香
- 土香薷
- 羊屎木
- 白叶藤
- 塘虱鱼
- 野塘蒿
- 土木香
- 百味参
- 野樱桃
- 太白韭
- 药绿柴
- 野木耳菜
- 祁州一枝蒿
- 全缘榕
- 台湾牛奶菜
- 土香榧
- 扁蒲扇
- 野槟榔
- 土一枝蒿
- 一年蓬
- 黄瑞木
- 盐匏藤
- 荞麦秸
- 田螺厣
- 硬皮马勃
- 金线兰
- 千只眼
- 荫风轮
- 北沙参
- 野猪黄
- 七角枫
- 野草香
- 羊山刺
- 玉米黑粉
- 百解藤
- 洋草果
- 千打锤
- 百里香
- 土党参
- 百药煎
- 扁轴木
- 太白贝母
- 布狗尾
- 田高粱
- 宽卵叶山蚂蝗
- 云南柴桂
- 变异鳞毛蕨
- 云锦杜鹃
- 羽叶丁香
- 羽叶山蚂蝗
- 缘毛筋骨草
- 百解马兜铃
- 白花丁香
- 白云瓜花
- 百花锦蛇
- 白花油麻藤
- 白三百棒
- 一口红
- 巴东岩白菜
- 野西瓜苗
- 土红苓
- 白九股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