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桃根
《中华本草》:阳桃根
拼音注音
Yánɡ Táo Gēn
英文名
Root of Carambola
出处
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酢浆草科植物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.的根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verrhoa carambola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挖根,除去泥土,洗净,晒干;或剥取根皮,除去栓皮,取二层皮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阳桃 乔木,高5-12m。幼枝被柔毛及小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;总叶柄及叶轴被毛,具小叶5-11枚,长约13cm;小叶卵形至椭圆形,长3-6cm,宽约3cm,先端渐尖,基部偏斜。圆锥花序生于叶腋或老枝上,长约3cm;花萼5,红紫色,覆瓦状排列,长约3mm;花冠近钟形,白色至淡紫色,长约5mm,花瓣倒卵形,旋转状排列;雄蕊10,其中5枚较短且无花药,花丝基部合生;子房5室,具5棱槽,每室胚珠多数。浆果卵状或椭圆状,长5-8cm,淡黄绿色,光滑,具3-5翅状棱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栽培于园林或村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。
化学成分
皮中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羽扇豆醇(lupeol),和1,5-二羟基-6,7-二甲氧基-2-甲基蒽醌-3-O-β-吡喃葡萄糖甘(1,5-dihydroxy-6,7-dimethoxy-2-methyl anthraquinone 3-O-β-glucopyranoside)。
性味
味酸;涩;性平
归经
膀胱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行气止痛;涩精止带。主风湿痹痛;骨节风;瘫缓不遂;慢性头风;心胃气痛;遗精;白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(鲜品加倍);或浸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阳桃根
拼音注音
Yánɡ Táo Gēn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酢浆草科植物阳桃的根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阳桃"条。
功能主治
治头风,关节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~5钱(鲜者1~1.5两);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慢性头风:鲜阳桃根一两至两半,豆腐四两炖服,日服一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②治关节痛:阳桃根四两,浸酒一斤,历一星期可用,每次服一小杯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心痛:阳桃根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五加
- 红根草
- 椰子瓤
- 多花景天三七
- 三叶枫
- 四照花
- 鸡筋参
- 栗毛球
- 萆薢
- 木天蓼
- 蛤蟆草
- 虎耳兰
- 野香茅
- 小叶云实
- 藤槐
- 鸡心七
- 多茎野豌豆
- 野鸡肉
- 秤砣梨根
- 囊距翠雀
- 老蜗生
- 乌骨麻
- 沙柳
- 麦门冬
- 血见愁
- 水皂角
- 粉藜
- 小血藤叶
- 鳗鲡鱼血
- 箐跌打
- 木香
- 大透骨消
- 小鱼仙草
- 青江藤
- 三钻七
- 蛇鲻
- 铁轴草
- 牙新渊
- 肉连环
- 兰竹参
- 兰花
- 醋
- 假蒟果穗
- 毛水苏
- 黄花母
- 杉寄生
- 牛目椒
- 蛇含
- 蟹爪兰
- 树火麻
- 云南山梅花
- 黄细辛
- 火炮草果
- 豹药藤
- 青棉花藤叶
- 大石韦
- 水芋
- 花叶冷水花
- 小叶昏鸡头
- 石花菜
- 龙爪叶
- 黄藤
- 僵蚕
- 南蛇藤果
- 白地紫菀
- 兔儿伞
- 毛蕊花
- 紫荆花
- 金鱼草
- 虾筏草
- 谷芽
- 双叶金枪
- 海雹菜
- 菩提树皮
- 小红袍
- 玉簪叶
- 马唐
- 杯苋根
- 五加果
- 白侧耳
- 绒白乳菇
- 金荞麦茎叶
- 淡菜
- 昆明山海棠
- 水胡满根
- 桑寄生
- 八月瓜
- 梨枝
- 芒小米草
- 蔓胡颓子根
- 云支花
- 剑叶铁角蕨
- 鬼笔
- 透明草
- 草木灰
- 假蒟根
- 异叶鳞始蕨
- 杧果
- 竹叶防风
- 崇澍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