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猪蹄
《中华本草》:野猪蹄
拼音注音
Yě Zhū Tí
英文名
Wild boar's trotter
出处
出自《医林纂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蹄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us scrofa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割取四蹄,去毛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野猪,形似家猪。体长红1.5m,体重约150kg,最大雄猪可达250kg。其头部较宽大,吻部十分突出,呈圆锥形,末端具裸露的软骨垫。雄猪犬齿特别发达,上下犬齿皆向上翘,称为獠牙,露出唇外,雌猪獠牙不发达。耳直立,四肢较短,尾细小。身体被刚硬的针毛,背脊鬃毛显着,这些毛的尖端大多分叉。一般为棕黑色,面颊、胸部杂有灰白、污白色毛。幼猪躯体呈淡黄褐色,背部有6条淡黄色纵纹,俗称“花猪”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栖息于灌木丛、较潮湿的草地或混交林、阔叶林中晨昏或夜间活动;性极凶猛;一般成群活动。杂食性,植物根茎、野果、动物尸体及各种昆虫均食,亦盗食农作物。资源分布:分布几乎遍及全国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通痹;解毒托疮。主风痹;痈疽;漏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或煨食,50-250g。
各家论述
1.《医林纂要》:祛风治痹。2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蹄爪补力更胜(野猪肉),一切痈疽不敛,多年漏疮,煨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猪蹄
拼音注音
Yě Zhū Tí
出处
《医林纂要》
来源
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蹄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野猪肉"条。
功能主治
①《医林纂要》:"祛风治痹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蹄爪补力更胜(野猪肉),一切痈疽不敛,多年漏疮,煨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天竹黄
- 斑叶兰根
- 孔公孽
- 兔脑
- 白榄根
- 野灯草
- 罂粟壳
- 野靛
- 柄果槲寄生
- 太阳海星
- 羊黄
- 羽裂盾蕨
- 千屈草
- 宽羽线蕨
- 淫羊藿根
- 团叶鳞始蕨
- 土良姜
- 蔷薇根
- 野绿麻
- 天青地红
- 太白菊
- 头花杜鹃
- 芋
- 白云瓜叶
- 枪乌贼
- 云南希草
- 白果紫草
- 烟油
- 野厚朴花
- 硬骨藤
- 白菊花根
- 羊肺
- 银兰
- 银南星
- 一枝旗
- 杄木
- 八月札
- 玉米黑霉
- 土牡蛎
- 土附子
- 秧青
- 羊耳朵叶
- 全叶青兰
- 一叶萩
- 白叶刺根
- 云实根
- 羌活鱼
- 豚卵
- 野鸡草
- 野鸦椿
- 百两金
- 药王茶
- 白山苔
- 八仙过海
- 八月炸
- 云苔草
- 白牛膝
- 益母草花
- 白苏子
- 白苣
- 头巾草
- 银灰旋花
- 白僵蚕
- 桤木枝梢
- 秋牡丹根
- 白花菜子
- 土常山
- 变色红菇
- 叩头虫
- 迎山红
- 白花灰毛槐树
- 白千层油
- 白枪杆
- 七角风
- 白果槲寄生
- 扒地蜈蚣
- 天蓬草
- 昆明堵喇
- 茵陈蒿
- 一匹绸
- 白叶火草
- 甜瓜皮
- 球穗花千斤拔
- 白榔皮
- 土人参
- 白石脂
- 宽叶返魂草
- 衣鱼
- 土当归
- 盐肤子
- 羊肌藤
- 白药子
- 七叶薯
- 桃儿七
- 银线草
- 白龙头
- 野丁香根
- 菟丝子
- 同形鳞毛蕨
- 藤杜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