芭茅
《中华本草》:芭茅
拼音注音
Bā Máo
别名
竿青、竿芒。
出处
本品《纲目》始载之,在“白茅”条下云:“芭茅丛生,叶大如蒲,长六七尺,有二种,即芒也。”又云:“五月抽短茎,开花如芒也。”所述乃本种,即芒草中具有短穗的一种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芭茅的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scanthus floridulus (Labill.)Warb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芭茅 多年生草本。通常有根茎。秆为白色质软的髓所填满,高2-4m。叶鞘无毛,或边缘具稀疏纤毛;叶舌长1-3mm;叶片条状披针形,长50-90cm,宽15-30mm,除表面基部具微毛外,余均无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大型,由多数总状花序组成,长30-50cm,主轴显着延伸,几达花序的顶端,或至少达到花序的2/3以上;分枝的腋间有微毛,通常细弱;小穗柄无毛,先端膨大,短柄长约1-1.5mm,长柄长约2.5-3mm;小穗有1两性花,挛生于德轴之上;有不等长的柄,基盘具稍长的丝状毛;颖稍不等长,厚膜质或纸质,第1颖两侧内摺成2脊,先端钝或具有2微齿,背部无毛,第2颖先端渐尖,有3脉,边脉不明显,边缘有小纤毛,背部无毛或疏生柔毛;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,透明膜质,稍短于颖,边缘有小纤毛,先端钝圆,无芒,第2外稃有疏松扭转而膝曲的芒,芒长(5-)7-11mm,其内稃微小而不存在;雄蕊3,花药长约1.8mm。花、果期5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草地及河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平
功能主治
清热通淋;祛风和湿。主热淋;石淋;白浊;带下;风湿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虎胆
- 猪毛草
- 长叶珊瑚果
- 枯萝卜
- 鹩哥舌
- 龙珠果
- 糯米藤
- 八仙花
- 铁脚草
- 软丝藻
- 龙鳞草
- 绒白乳菇
- 肉豆蔻
- 牛奶莓
- 长梗郁李
- 肉连环
- 铁线莲
- 雪三七
- 蚌壳草根
- 饭包草
- 紫贝
- 藕节
- 枣树皮
- 通骨消茎叶
- 支柱蓼
- 掌羽凤尾蕨
- 柞蚕蛹
- 粪箕笃
- 墨汁鬼伞
- 菝葜叶
- 齿瓣石豆兰
- 无腺橉木
- 泽泻叶
- 鹿茸
- 鞭叶铁线蕨
- 鲃鱼
- 豺肉
- 龙胡子
- 豹子眼睛花
- 梓实
- 维特他
- 迭裂黄堇
- 龙牙楤木
- 牛鼻
- 坠桃草
- 栀子根
- 瑞苓草
- 鳖卵
- 长萼猪屎豆
- 枳椇叶
- 鳕鱼骨
- 鹿蹄肉
- 早禾树
- 饿蚂蝗
- 通经草
- 猪肉
- 牛齿
- 牛心茄子
- 大叶樱叶
- 粪鬼伞
- 牛胆
- 通骨消根
- 龙骨风
- 茸毛木蓝
- 牛白藤根
- 豹子眼睛果
- 无患子树皮
- 牛蒡
- 吉丁虫
- 铁力木
- 肥猪草
- 龙眼肉
- 龙须眼子菜
- 蝮蛇皮
- 斩木橿子
- 鹿药
- 鹅涎
- 樟梨
- 铁丝七
- 戎盐
- 欧活血丹
- 鸬鹚肉
- 豆蔻壳
- 铜锤草
- 跳皮树
- 泽藓
- 薜荔
- 赤雹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铁海棠
- 鲐鱼
- 豆列当
- 铜线草
- 鹿骨
- 八月炸
- 人面子根皮
- 苦夭
- 无花果根
- 猪血
- 风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