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苣
《中华本草》:苦苣
拼音注音
Kǔ Jù
别名
野苣、褊苣、东北苦菜、兔仔菜
英文名
all-grass of Versicolour Lettuce
出处
出自《嘉佑本草》。《嘉佑本草》:苦苣,即野苣也,野生者,又名褊苣。今人家常食为白苣,江外、岭南、吴人无白苣,尝植野苣以供厨馔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苦苣的全划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xeris chinensis (Thunb.) Nakai subsp. Uersicolor [Fisch. Ex Link] Kitam. [Lactrca uersicolor (Fisch.) Sch.-Bip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苦苣 多年生草本,高15-30cm。全株无毛。根茎柔弱,平生。叶大部分基生,具柄;叶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,长7-10cm,全缘或间有疏离的锯齿;茎叶少,无柄,有时略抱茎。头状花序小,组成一疏松、柔弱、伞房花序式的圆锥花序;总苞长约6mm,约有等长的苞片8枚,最外的数枚极小;花舌状,黄色;雄蕊5,着生花冠管上;子房下位,柱头2裂。瘦果加重扁平,有棱起的脉,稍有极小的突点,喙约与果射等长,冠毛白色。花期春末至秋初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荒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南部各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黄疸;胃炎;痢疾;肺热咳嗽;肠产肿;睾丸炎;亲疮;痈肿;黄水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。
注意
1.《千金°食治》:“不可共同密食之。”2.《嘉祜本草》:”不可同血食(一本作密),食作痔疾。“
各家论述
1.《千金·食治》:久服少睡。2.《嘉佑本草》:除面目及舌下黄,强力不睡;折取茎中白汁敷疔肿出根;又取汁滴痈上立溃;碎茎叶敷蛇咬。生食之,调十二经脉,利五藏,霍乱后胃气逆烦,生捣汁饮之,虽冷,甚益人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苦苣
拼音注音
Kǔ Jù
别名
野苣(《千金·食治》),褊苣(《嘉佑本草》),兔仔菜(《广州植物志》)。
出处
《嘉佑本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。春、夏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、秃净草本,高15~30厘米,具一柔弱、平生的根茎,叶大部根生,具柄;线形或线状矩圆形,长7~10厘米,全缘或间有疏离的锯齿;茎叶少,无柄,有时略抱茎。头状花序小,组成为一疏松、柔弱、伞房花序式的圆锥花序;花舌状,黄色;总苞长约6毫米,约有等长的苞片8枚,最外的数枚极小;雄蕊5,着生花冠管上;子房下位,柱头2裂。瘦果略扁平,有棱起的脉,稍有极小的突点,喙约与果身等长,冠毛白色。花期春末至秋初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荒地上。分布我国南部及东北各地。
性味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苦,平,无毒。"
②《嘉祐本草》:"味苦,平,一云寒。"
功能主治
治黄疸,疔疮,痈肿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久服少睡。"
②《嘉祐本草》:"除面目及舌下黄,强力不睡;折取茎中白汁敷疔肿出根;又取汁滴痈上立溃;碎茎叶敷蛇咬。生食之,调十二经脉,利五藏,霍乱后胃气逆烦,生捣汁饮之,虽冷,甚益人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热或捣汁。外用:捣汁涂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磨薯
- 小叶买麻藤
- 马蝗果
- 虎肚
- 大叶仙茅
- 刺楸树叶
- 酸模
- 鸭公藤
- 草果药
- 蛇见怕
- 九牛力
- 香茶菜
- 杉寄生
- 水胡满
- 蜀葵根
- 地杨梅
- 爵床
- 冻青叶
- 大花石上莲
- 燕窠土
- 石上开花
- 山萝卜
- 鸬鹚肉
- 三蕊草
- 三台红花
- 水珠草
- 山鸡腿
- 菅
- 水芙蓉
- 山苍子
- 鸡肝
- 山麻根
- 海蛤壳
- 痄腮树
- 山黄皮
- 荷莲豆菜
- 银鲛
- 地麻黄
- 地羊鹊
- 山白果
- 地膜香
- 乌鳢
- 水冬瓜根
- 石莽草
- 稷米
- 树葱
- 四块瓦
- 六轴子
- 杜鹃兰
- 鳖甲
- 薄荷露
- 刺叶楤木
- 小丁香
- 土百部
- 洋金花
- 刺葡萄
- 露兜竻花
- 卷心菜
- 藏报春花
- 桃儿七果
- 毛柴胡
- 鹿蹄肉
- 头顶一颗珠
- 红土子
- 灌木蒲桃
- 杨梅根
- 黄藨叶
- 榆枝
- 楮皮间白汁
- 蔓草虫豆
- 角叉菜
- 紫云英子
- 枇杷叶露
- 竹节参
- 水底龙
- 丁香蓼
- 飞扬草
- 短蕊万寿竹
- 狭叶山胡椒
- 白粱米
- 野三七
- 土一枝蒿
- 飞机草
- 太白针
- 女贞叶
- 僵蚕
- 野鹅脚板
- 绿茎槲寄生
- 老鸦嘴
- 东廧子
- 牛舌草
- 毛毡草
- 广东金钱草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山茶根
- 玄台
- 断板龟
- 交剪草
- 小叶柳
- 盒果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