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仙花
《*辞典》:八仙花
拼音注音
Bā Xiān Huā
别名
粉团花、紫阳花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。
出处
《植物名实田考》
来源
为虎耳草科植物绣球的根、叶、花。春、夏季采收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。小枝粗壮,有明显的皮孔与叶迹。叶大而稍厚,对生,椭圆形至宽卵形,长7~20厘米,宽4~10厘米,先端短渐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除基部外有粗锯齿,上面鲜绿色,下面黄绿色;叶柄长1~3厘米,伞房花序顶生,球形,直径达20厘米;花梗有柔毛;花极美丽,白色、粉红,色或变为蓝色,全部都是不孕花,萼片4,宽卵形或圆形,长1~2厘米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我国各地园林与民间常有栽培,变种很多。
性味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苦微辛,寒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抗疟药,功效与常山相仿。又用于心脏病。"
①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治疟疾,心热惊悸,烦躁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4钱。外用:水煎洗或磨汁涂。
复方
①治疟疾:八仙花叶三钱,黄常山二钱,水煎服。
②治肾囊风:粉团花七朵,水煎洗患处。
③治喉烂:粉团根,醋磨汁;以鸡毛涂患处,涎出愈。(选方出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松下兰
- 云南油杉
- 雅丽千金藤
- 全毛悬钩子
- 硬骨凌霄
- 地涩涩
- 秀丽野海棠
- 麝香
- 白果叶
- 盘龙参
- 刺瓜
- 岩酸
- 松树梢
- 对叶榕
- 下草
- 翠羽草
- 高山黄华根
- 月见草油
- 花拐藤根
- 黑沙蒿根
- 黑面叶
- 毛风藤
- 向日葵根
- 水罗伞
- 海州常山
- 青叶丹
- 楹树
- 婆婆纳
- 僵蛹
- 鼋膏
- 八仙花
- 山桂花
- 三品一枝花
- 薄荷
- 五月霜
- 千金子
- 紫玉簪
- 野菰
- 小叶石楠
- 白鱼
- 继木[檵木]
- 金纳香
- 白果根
- 光叶水苏
- 尖子木
- 鸬鹚(鸬鹚)
- 金背枇杷花
- 风藤
- 尖叶川黄瑞木
- 桃枝
- 扁豆叶
- 大臭黄荆
- 鸡腿蘑
- 水紫菀
- 甘菊
- 梧桐
- 鼬瓣花
- 鸊鷉
- 桃叶
- 酸枣树皮
- 蔓斑鸠菊
- 还亮草
- 巴豆油
- 椿树花
- 凤仙
- 枫香脂
- 凤眼果根
- 乔木五加
- 红楠
- 藏鮡肉
- 鸡公柴
- 红辣蓼
- 鞑新菊
- 麻柳叶
- 南蛇簕
- 桑叶露
- 瑞香根
- 乔木刺桐
- 杯苋
- 松木皮
- 红簕钩
- 膜蕨囊瓣芹
- 决明子
- 山羊肉
- 芦子兰
- 川明参
- 杨梅根
- 蒴藋赤子
- 焦槟榔
- 雪茶
- 苦良姜
- 石腊红
- 拟进里香
- 猴樟果
- 雉
- 老熊花
- 黄秦艽
- 拦路虎
- 马桑树皮
- 野席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