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江龙子
《中华本草》:过江龙子
拼音注音
Guò Jiānɡ Lónɡ Zǐ
英文名
seed of Champion Bauhinia
出处
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九龙藤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uhinia championii(Benth.) Benth.[Phanera championii Benth.;Bauhinia hunanensis Hand.Mazz.;B.championii(Benth.) Benth.var.acutifolia L.Chen]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 出种子。
原形态
龙须藤 木质藤本:有卷须。嫩枝和花序被紧贴的小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.5cm,纤细,略被毛;叶片纸质,卵形或心形,长3-10cm,宽2.5-6.5cm,先端锐渐尖,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,基部截形,微凹或心形;上面无毛,下面被紧贴的短柔毛,渐变无毛或近无毛,干时粉白褐色;基出脉5-7条。花两性,总状花序狭长,腋生,有时与叶对生或数个聚生于枝顶而成复总状花序,长7-20cm;苞片与小苞片小,锥尖,早落;花梗纤细,长1-1.5cm;花托漏斗形,长约2mm;萼杯状,裂片5,披针形,长约3mm;花瓣5,白色,具瓣柄,瓣片匙形,外面中部疏生丝毛;能育雄蕊3,无毛,退化雄蕊2;子房具短柄,仅沿两缝线被毛,花柱短,柱头小。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带状,扁平,长7-12cm,宽2.5-3cm,无毛果瓣革质。种子2-5颗,圆形,扁平,直径约1.2cm。花期6-10月,果期7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木丛中、疏林或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辛;温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;活血化瘀。主胁肋胀痛,胃脘痛,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各家论述
1.《岭南采药录》:止气痛,理跌打伤、去瘀生新。2.《生草药手册》:妇科消郁气痛,肝胃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过江龙子
拼音注音
Guò Jiānɡ Lónɡ Zǐ
别名
木腰子(《生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九龙藤的种子。冬季采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九龙藤"条。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,活血散瘀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止气痛,理跌打伤,去瘀生新。"
②《生草药手册》:"妇科消郁气痛,肝胃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炖肉,0.5~1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地耳根
- 大良姜
- 土荆皮
- 芒叶小米草
- 两面青
- 白榄根
- 星宿菜
- 刺叶楤木
- 黄芦木
- 棕榈
- 蓍实
- 裂叶心翼果
- 骨把
- 楮茎
- 大果巴戟
- 三对叶丹参
- 大香附子
- 吹风藤
- 马比木
- 芫荽茎
- 豆油
- 小对叶草
- 滑石
- 扁豆花
- 双股箭
- 密花角蒿
- 瑞香花
- 绿茎槲寄生
- 凤眼果根
- 山香
- 花松萝
- 多穗石柯
- 红蓝地花
- 高山黄华
- 六月合
- 甘草头
- 白兰花
- 鸭嘴花
- 红丝线
- 柿子
- 铜骨七
- 三角泡
- 黄花菜
- 马陆
- 凤尾七
- 红穿破石
- 母猪菜
- 醋
- 苜蓿根
- 长前胡
- 沙前胡子
- 甘露子
- 绿盐
- 伏牛花
- 泽泻
- 红景天
- 木鳖子根
- 马蹄金
- 绒仙人球
- 山脚麻
- 毛叶轮环藤
- 大毛红花
- 曲花紫堇
- 毒箭羊角拗
- 木兰寄生
- 海蛤壳
- 胡黄连
- 田葱
- 十姊妹
- 檀香
- 燕窝
- 对节叶
- 菊芋
- 鲱鱼
- 肥荚红豆
- 藜
- 刺楸茎
- 金丝矮陀陀
- 咳嗽草
- 乌贼鱼肉
- 小金牛草
- 林背子
- 单花鸢尾子
- 赤胫散
- 毛葡萄叶
- 岩扫把
- 马骨
- 猫头
- 千日红
- 一朵云叶
- 红血藤
- 九头草
- 大叶黄杨
- 吊灯笼
- 篱栏网
- 野鸦椿叶
- 竹蠹虫蛀末
- 刺沙蓬
- 麦刺藤叶
- 伸筋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