鲫鱼头
《中华本草》:鲫鱼头
拼音注音
Jì Yú Tóu
英文名
Goldfish head
出处
出自《唐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头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assius auratus (Linnaeus.)
原形态
鲫鱼,体侧扁,宽而高,腹部圆。头小。吻钝。口端位。无须。眼大。下咽齿1行,侧扁,倾斜面有一沟纹。鳃耙37-54,细长,呈披针形。鳞大,侧线鳞。背鳍4,15-19,鳍长,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之中间。臀鳍3,5,背、臀鳍均有硬刺。全身呈银灰色,背部色略暗。各鳍均为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鲫鱼适应性很强,是一种广温性鱼类。资源分布: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,各省区均有分布。
形状
四季均可捕捞,切取鱼头,洗净,鲜用或烘干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止咳;止痢;敛疮。主咳嗽;痢疾;小儿口疮;黄水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烧存性研未,3-6g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未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唐本草》:头灰,主小儿头疮,口沧,重舌,目翳。2.《本草抢遗》:主咳嗽,烧为未服之。3.《滇南本草》:烧灰治癞疮。4.《纲目》:烧研饮服,治下痢;酒服,治脱肛及女人阴脱,仍以油调搽之;酱汁和涂小儿面上黄水疮。5.《本草再新》:发痘疹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鲫鱼头
拼音注音
Jì Yú Tóu
出处
《唐本草》
来源
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头。
性味
《药对》:"温。"
功能主治
治咳嗽,痢疾,小儿口疮,黄水疮。
①《唐本草》:"头灰,主小儿头疮,口疮,重舌,目翳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主咳嗽,烧为末服之。"
③《滇南本草》:"烧灰治癞疮。"
④《纲目》:"烧研饮服,治下痢;酒服,治脱肛及女人阴脱,仍以油调搽之;酱汁和涂小儿面上黄水疮。"
⑤《本草再新》:"发痘疹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烧存性研末,1~2钱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肉参
- 鸽
- 风箱树叶
- 高粱七
- 肺心草
- 粉菝葜
- 雪乌
- 老虎须
- 香石藤果
- 鱼鳖金星
- 腐沫
- 鸭肪
- 黄锁梅
- 无莿根
- 风湿木
- 黑腺珍珠菜
- 蜘蛛
- 香槐
- 鬼羽箭
- 风毛菊
- 黄麻
- 鸢根
- 高梁泡叶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鼋膏
- 高山瓦韦
- 鲂鱼
- 贵州獐牙菜
- 香水月季
- 香阿魏
- 肚拉
- 香樟叶
- 鸭脚罗伞
- 黑石耳
- 黄锁梅根
- 粪鬼伞
- 柔软石韦
- 枣叶
- 豆豉姜
- 辐射石豆兰
- 鮧鱼
- 不灰木
- 鲛鱼翅
- 风箱树
- 龙爪叶
- 鹰爪枫
- 豆腐渣果根
- 香橼根
- 黑心解
- 鱼狗
- 鹰嘴爪
- 防风草
- 鲱鱼籽
- 凹头苋
- 黄颔蛇头
- 茱卷皮
- 豆腐渣
- 茯苓
- 雅红隆
- 龟血
- 翻白柴
- 贵州落地金钱
- 蜂蜜
- 高粱
- 麦饭石
- 香圆子
- 辟汗草
- 山荷叶
- 豆蔻壳
- 达仑木
- 翡翠
- 谷皮藤
- 苦菜
- 鱼草
- 黑根药
- 蝮蛇胆
- 鲛鲨白
- 过山消
- 雪里开
- 油渣果
- 饴糖
- 粉叶地锦
- 赶黄草
- 黑色鳞毛蕨
- 马肝
- 过塘蛇
- 肉桂油
- 马醉木
- 紫葛
- 鸡爪枝皮
- 片姜黄
- 稻芽
- 须叶藤
- 蝮蛇皮
- 过山风
- 艾虎
- 鸡脚莲
- 阿里红
- 鸢脚爪
- 鬼针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