凹瓦韦
《中华本草》:凹瓦韦
拼音注音
āo Wǎ Wéi
别名
藏瓦韦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棕鳞瓦韦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pisorus scolopendrius(Ham.ex D.Don)Mehra et Bir[L.excavatus Bory var.scolopendrium(Don)Ching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达50cm。根茎横生,密被淡棕色、卵状披针形鳞片,覆瓦状排列,先端长渐尖,近全缘。叶近生;叶柄长4.5-6cm,禾秆色;叶片纸质,淡绿色,披针形,长20-40cm,宽约2cm,中部最宽,向上渐变狭,先端渐尖,向下部逐渐变狭并下延于叶柄,两面光滑,背面有少数鳞片;中脉隆起,上表面有1深纵沟。孢子囊群圆形,背生于中脉和叶边之间,较近中脉,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;隔丝圆形,孢子椭圆形,表面具云块状纹饰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2800m的山坡针叶林或阔叶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微甘;微苦;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。主腹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8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尾蒿
- 牛肺
- 糯米条
- 牛奶菜
- 如意草
- 糯稻根须
- 牛舌草
- 牛黄
- 牛毛毡
- 牛王肺筋草
- 玄精石
- 凹裂毛麝香
- 牛尾参
- 牛耳枫根
- 阿尔泰扭藿香
- 糯米团
- 牛肾
- 矮叶书带蕨
- 牛肝菌
- 脓见愁根
- 双参
- 米仔兰
- 水红花子
- 牛毛草
- 暗紫贝母
- 牛耳岩白菜
- 牛脑
- 安息香
- 艾纳香根
- 牛眼珠
- 牛尾独活
- 牛尾菜
- 滇丹参
- 水百合
- 山肉桂
- 牛扁
- 仙人掌
- 狗头芙蓉
- 铜绿
- 土马鬃
- 黑乳菇
- 葛谷
- 盐肤子
- 鹅内金
- 棠梨
- 青脚莲
- 桃枝
- 玉簪花
- 短柱梅花草
- 枇杷叶露
- 刺竹叶
- 午香草
- 大树跌打
- 心叶兔耳风
- 隔山消
- 扒地蜈蚣
- 砂仁花
- 广玉兰
- 醋林子
- 青蛇藤
- 棱子芹根
- 多穗石柯叶
- 寒水石
- 麝香草
- 万年青根
- 榕树果
- 石彭子
- 铁浆
- 海底柏
- 无花果
- 蒙自木蓝
- 牡荆子
- 徐长卿
- 臭梧桐
- 偷筋草
- 绿珊瑚
- 青蒜
- 黄山药
- 蜀葵子
- 羊七莲
- 白蔻
- 小叶鹅掌柴
- 省雀花
- 中华石楠果
- 鄂报春
- 露兜竻蔃
- 野马蹄草
- 爬藤榕
- 卵叶鳞始蕨
- 驴蹄草
- 毒鱼藤
- 甲香
- 鸡毛菜
- 鸡骨柴
- 鸡骨草
- 鲫鱼胆草
- 鸡冠虫
- 鸡子
- 鸡子白
- 鸡脚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