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薴麻
《*辞典》:野薴麻
拼音注音
Yě Nínɡ Má
别名
八楞马、大接骨、大糯叶、双合合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八楞麻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牙呼光(傣名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荨麻科植物暹罗薴麻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~2米。茎具棱。叶对生,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8~18厘米,宽5~9厘米,边缘有粗齿;叶柄很短,长仅4~15毫米,红色,被白色短柔毛。花序球密集,腋生。结瘦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沟边或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镇静祛风。治腹痛,泄泻,荨麻疹,皮肤瘙痒,湿疹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治荨麻疹:野薴麻、五除叶、松毛尖适量,煎水洗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路郎鸡
- 刺瓜
- 四指马鲅
- 猪毛草
- 大狗尾草
- 柞树叶
- 芒萁骨
- 黑血藤
- 石上莲
- 白粉蝶
- 毛葡萄
- 酸枣根
- 半边莲
- 虾壳钱
- 烟管蓟
- 竹节草
- 红千层
- 云母
- 甘蔗
- 扁担蒿
- 虫笋
- 山半夏
- 娃娃拳
- 铁杆地柏枝
- 薤白
- 黑点草
- 玉溪天仙藤
- 斑点虎耳草
- 藕
- 顺江木
- 藕节
- 光板猫叶草
- 大金香炉
- 冷蕨
- 欧绵马
- 散血草
- 山麻
- 八角茴香
- 草血竭
- 獐牙菜
- 野木鱼
- 挖耳草根
- 赤茯苓
- 吐烟花
- 鲨鱼胆
- 鼠曲草
- 山橘
- 竹衣
- 肉豆蔻
- 三花枪刀药
- 地锦槭
- 索骨丹
- 海螺
- 卫矛
- 光风轮菜
- 狗骨
- 新疆木通
- 石楠叶
- 老虎姜
- 香根芹
- 蘡薁
- 柠条子
- 金丝杜仲
- 黄水藨叶
- 四念癀
- 长筒马先蒿
- 千层塔
- 胡麻仁
- 野菰
- 米伞花
- 小叶石楠
- 玉簪花
- 白矾
- 网脉山龙眼
- 排草香
- 大瓦韦
- 血当归
- 山柳菊
- 土沙参
- 蒙古马兰
- 浆包藤
- 朝天罐
- 乌贼鱼肉
- 蛇目菊
- 桃仁
- 鮹鱼
- 褐带环口螺
- 石蕨
- 蟛蜞菊
- 猩猩花
- 锈毛白枪杆
- 岩豆根
- 漆子
- 土连翘
- 蓝花子
- 白沙糖
- 大叶白纸扇
- 倒提壶
- 酸枣肉
- 耐冬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