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刺黄柏
《中华本草》:安徽刺黄柏
拼音注音
ān Huī Cì Huánɡ Bò
别名
黄柏、刺黄柏、三颗针
英文名
root of Anhwei Barberry
出处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茎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茎枝,去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刺黄柏,落叶灌木,高1-2m。小枝稍有棱角,老枝黄色或暗棕色,有少数黑色疣点,刺单生或3叉,长1.5-3cm。叶簇生;柄长0.5-1cm;叶片椭圆形,倒卵形勤俭到卵状椭圆形,长2-6cm,宽1.5-3.5cm,先端圆钝,基部楔形,边缘有刺状锯齿15-25,齿距2-3mm,上面绿色,下面灰白色,网脉明显。总状花序顶生,长3-4cm,有花10-20朵;花黄色,直径约1cm,花被6,内轮花瓣基部有2枚腺体;雄蕊6,花药2瓣裂;子房1,内含1-2枚胚珠。浆果椭圆形,红色,略被粉状物。花期4-7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m的山间灌丛、溪边或林下石隙间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茎枝圆柱形,稍直,多分枝,直径1-5mm,长短不一。表面黑褐购或棕黑色,具纵皱纹,针刺多单一,稀三叉。质硬,易折断,折断面纤维怀;横切面皮部淡黄色,木部黄色,有较密放射状纹理,髓部较小,黄白色。气微,味苦。[br]以茎枝粗壮、断面色黄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,茎横切面: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,排列紧密。皮层较窄;纤维单个散在,壁薄。维管束外韧型,20-28个环列;韧皮部较窄;束中形成层2-3列细胞;木质部发达,导管直径可达50μm,木纤维众多,排列紧密。射线较平直,宽1-7列细胞。髓约占直径的1/4,由薄壁细胞组成,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柱晶或方晶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肝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;泻火解毒。主湿热痢疾;泄泻;黄疸;淋浊;带下;疮疡;咽喉肿痛;目赤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矮柳穿鱼
- 绿青
- 柠檬
- 阔叶垂头菊
- 海芋
- 大接骨丹
- 大驳骨丹
- 鸡血七
- 盘龙参
- 辫子草根
- 榉树
- 银丝杜仲
- 华南紫萁
- 矮杨梅果
- 沙漏芦
- 矮杨梅皮
- 艾纳香根
- 阿尔泰紫菀
- 高原蚤缀
- 鲫鱼
- 黄龙藤叶
- 大叶铁包金
- 干漆
- 三台红花
- 金背枇杷果
- 阿尔太多榔菊
- 冻青叶
- 乌鳢
- 紫薇根
- 矮茎朱砂根
- 鳍蓟
- 车前草
- 曼陀罗子
- 单体蕊黄芪
- 张公鱼
- 金鱼
- 栀子叶
- 宜昌荚蒾叶
- 滇南冠唇花
- 偏瓣花根
- 荔枝草
- 黄桷树根疙瘩
- 华罂粟
- 天脚板
- 铁角凤尾草
- 阿尔泰扭藿香
- 紫花鱼灯草
- 滇白药子
- 昂天莲
- 白丁香
- 椬梧
- 小松藻
- 凤尾蕉花
- 安徽杜鹃
- 矮脚罗伞
- 安徽小檗
- 剑叶铁树
- 五代同堂根
- 凤眼草
- 火赤链蛇
- 毡盖木耳
- 金腰子
- 橡实壳
- 金露梅
- 闽粤千里光
- 山慈姑
- 山蒿
- 大荃麻
- 天山花楸
- 大泡通叶
- 罗浮柿
- 聚头蓟
- 总状绿绒蒿
- 秃疮花
- 茄叶
- 鲥鱼鳞
- 桦木皮
- 枫树
- 稗根苗
- 天鹅毛
- 冷杉果
- 榅桲
- 球核荚蒾
- 鸭脚黄边
- 红缘层孔菌
- 王瓜子
- 鹳肉
- 胡莲
- 小红人
- 偏花黄芩
- 三条筋
- 岩松
- 心叶野海棠
- 毛冬瓜根
- 蛤仔壳
- 山螃蟹
- 驴头
- 墓头回
- 滇列当
- 金荞麦茎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