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獐牙菜
《中华本草》:贵州獐牙菜
拼音注音
Guì Zhōu Zhānɡ Yá Cài
别名
四棱草、龙胆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贵州獐牙菜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ertia kouitchensis Franch.[S.tetragona auct.nonC.B.Clarke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ertia kouitchensis Franch.[S.tetragona auct.nonC.B.Clarke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主根明显。茎直立,较纤细,四棱形,棱上具窄翅,分枝多,开展。叶对生;无柄或几无柄至有短柄;叶片披针形,长2-3m或达5cm,宽达1.5m,两端渐狭;叶脉1-3条,下面明显突起。圆锥状聚伞花序,具多花,开展;花梗直立,四棱形,长1-2cm,果时伸长可达6.5cm;花多4数,仅枝上侧花有5数,直径达1cm;花要绿色,叶状,裂片线状披针形;花冠黄白色、黄绿色,裂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-12mm,具长尖头,茎部有2个腺窝,腺窝狭椭圆形,沟状,边缘有疏毛状流苏;雄蕊4-5,花丝线形,长达8mm,花药蓝色;于房无柄,卵状披针形,花柱短,不明显,柱头2裂。蒴果卵形,长1-1.3cm。种子多数,黄褐色,圆球形,长约8mm,表面近光滑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50-1600m的河边、草坡、荒地及路旁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湖北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湖北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湿。主小儿发热;口苦潮热;湿热黄疽;咽喉肿痛;消化不良;胃炎;口疮;牙痛;火眼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钗石斛
- 倒触伞
- 水葫芦苗
- 裂果卫矛
- 香排草
- 实葫芦根
- 岩泽兰
- 小红人
- 使君子
- 贯众
- 厚皮香花
- 白松塔
- 楮树白皮
- 扁豆藤
- 厚皮树皮
- 福寿草
- 全叶青兰
- 地花生
- 瘴气藤
- 海龟
- 羊角藤叶
- 毛野丁香叶
- 高山唐松草
- 药用小阴地蕨
- 山莨菪
- 羊蹄实
- 鸭嘴花
- 东北桤木
- 三楞草
- 爬藤榕
- 肾经草
- 黍米
- 红毛野海棠
- 苦草
- 玉米黑霉
- 狐心
- 宽叶紫萁苗
- 马刀
- 矩圆线蕨
- 甘肃棘豆
- 火炭母
- 破布草
- 万寿菊
- 矮脚苦蒿
- 柴胡叶链荚豆
- 假菠萝
- 阳桃
- 白透骨消
- 狗爪樟
- 漏篮子
- 鹧鸪脂
- 老虎俐根皮
- 榕树果
- 皂荚叶
- 柳叶菜根
- 贵州獐牙菜
- 黄练芽
- 青箭杆草
- 肿柄菊叶
- 三白草
- 甘青铁线莲
- 长圆叶艾纳香
- 西瓜根叶
- 两色乌头
- 野木瓜
- 假苦瓜
- 虎耳还魂草
- 喜树叶
- 罗望子叶黄檀
- 声色草
- 象骨
- 紫革耳
- 串珠耳叶苔
- 上石田螺
- 鸊鷉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羊皮
- 出山虎
- 臭梧桐花
- 榆蘑
- 雁肪
- 羊角草
- 鲦鱼
- 赤雹
- 果上叶
- 苍耳
- 羯布罗香
- 一味药根
- 白勒
- 牛心果
- 红马蹄草
- 藤壶
- 香槁树
- 全叶马兰
- 鸡桑根
- 云南荚蒾根
- 绵枣儿
- 挖耳草根
- 百解藤
- 金毛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