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背鹭
《中华本草》:牛背鹭
拼音注音
Niú Bèi Lù
别名
黄头鹭、尼鹭、家畜鹭鸶、红头鹭、畜鹭、红头官、放牛郎
英文名
bitt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鹭科动物牛背鹭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bulcus ibis (Linnaeus).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杀死后除去皮毛及内脏,取肉鲜用。
原形态
牛背鹭,体羽大都乳白色,头、背、颏、喉橙黄色,头、颈羽色较深。颏角几乎全白;背上和前颈基部均着生蓑羽,前者向后伸延至尾羽末端,有时甚至超过。冬季所有橙黄色羽毛全部脱落,仅头顶保留少数橙黄色。体羽纯白色。眼及眼先裸露部分黄色;嘴同。胫和跗跖角黄色,趾和爪黑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平原和低山脚下的沼泽、耕地等处。成对或小群活动。停息在树顶上,呈“S”型。飞行缓慢,常停歇在耕牛或其他家畜背上。动物性食性。巢营于临近水的高大乔木上。每窝产卵3-5枚,卵壳呈浅绿色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。偶见于山东、北京及东北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肺;脾经
功能主治
益气补虚;托毒消肿。主体虚赢瘦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肉100-200g,或焙干研末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益气、解毒的功效。主治虚瘦,疮肿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血水草
- 苏木蓝
- 林问荆
- 地毡草
- 浙江七叶树
- 鹿药
- 虎牙
- 接骨仙桃
- 水茴香
- 粽粑叶
- 波罗蜜核中仁
- 蓼大青叶
- 仙人掌
- 光梗丝石竹
- 楮皮间白汁
- 隔山撬
- (鱼彭)鱼鳃
- 獭肝
- 石膏
- 广西九里香根
- 水百合
- 棣棠花
- 大蓟
- 鸡嗉
- 红花点地梅
- 白苏子油
- 牛胆参
- 软骨过山龙
- 地精草
- 野苦梨根
- 香蕈
- 白土茯苓
- 石萝藤
- 四楞蒿
- 四照花皮
- 鹅喉管
- 白粉蝶
- 野洋烟根
- 鳖甲
- 地灵根
- 红树果
- 红花寄生
- 布荆
- 毛稔
- 白鬼笔
- 疏叶当归
- 钝齿铃子香
- 贯众
- 粘毛黄花菍
- 青蒿子
- 牡荆子
- 半边风
- 刘寄奴
- 镰叶瘤足蕨
- 龙齿
- 巴戟天
- 粗榧枝叶
- 狭萼半边莲
- 福建排草
- 自事口草
- 大地柏枝
- 蝙蝠
- 黄花香
- 黄龙须
- 单根木
- 牌楼七
- 金边兔耳
- 钓鱼秆
- 霸王根
- 了哥王根
- 鹧鸪
- 大薸
- 蜀五加
- 骆驼蹄瓣
- 大黄茎
- 鸢脚爪
- 茉莉根
- 家白蚁
- 三叶鬼针草
- 十三年花
- 猪毛针
- 薄荷脑
- 小礼花种子
- 心叶忽布
- 沙苑子
- 香毛草
- 铺地蜈蚣
- 徐长卿
- 八角枫花
- 风箱树叶
- 单叶血盆草
- 倒爪草
- 山肉桂
- 大叶樱叶
- 肥猪苗
- 费菜
- 九爪龙
- 钓鱼竿
- 大砂仁
- 地棠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