壁钱幕
《中华本草》:壁钱幕
拼音注音
Bì Qián Mù
别名
壁茧、壁钱窠幕、白蛛窠、壁蟢窠、壁蟢窝、蟢蛛窝、喜儿窠、壁钱茧、壁蚕茧
英文名
spider cocoon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壁钱科动物华南壁钱和北国壁钱的巢及卵囊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Uroctea compactilis(L.Koch)2.Uroctea Lesserti Schenkel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集,择墙壁上者,揭下,晒干。
原形态
1.华南壁钱,体扁平,全体密生细毛。头胸部的横径长过直径。头的背面有4对单眼,分为2列。胸甲广阔,心形,腹部亦似心形。体灰褐色,背面有一圈不规则的浅黄色斑纹;背正中央有4个黑褐色圆斑,周缘白色。头胸部浅棕色。有4对长脚,颜色较头部略浅。腹部灰黑色。腹面有生殖孔,上有生殖板覆盖。尾端有疣状突起的纺锤突,内通纺绩腺,能分泌粘液而抽丝。2.北国壁钱,体长8-11mm,全体深褐色,雌蛛大于雄蛛。头胸部短于腹部,深褐色,略呈肾形,宽度大于长度。腹部颜色较深,略呈五角形,长度大于宽度,其上有7个黄白色圆形斑点。步足深褐色,粗健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活于老住宅的墙壁、屋角、门背等地方。结扁圆如钱币的白色网,网周引出许多放射状触丝,昼伏夜出,捕食昆虫。2.生活于屋角、窗角和墙壁等处。结巢略呈圆形,巢分两层为其产卵及隐蔽之所,白天隐匿巢中,夜出捕食昆虫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。2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内蒙古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呈薄膜状,扁圆形,白色,致密。表面平滑,有绢丝样光泽,里面常附有少数蜕壳。体轻,质韧。气微,味淡。以干燥、洁白、有光泽者为佳。
性味
味咸;苦;性平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血;敛疮。主喉痹;乳蛾;牙痛;鼻衄;外伤出血;疮口不敛;呕吐;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5枚。外用:适量,贴敷或研末吹患处。
注意
1.治烂喉痧:壁钱窠二十个(焙,土壁砖上者可用,木板上者不可用),西牛黄五厘,冰片三厘,真珠三分,人指甲五厘,象牙屑三分(焙),青黛六分(去灰脚净)。共为极细末。吹患处。(《金匮翼》锡类散)2.治牙疼:以乳香人白XI窠内,用绵纸包烧为灰,丸之,纳疼处,或以好醋含漱,亦效。(《海上方》)3.治各种疔疮:壁钱卵囊,蘸麻油贴患处。如已溃破有浓汁,不蘸麻油,干贴亦可。(《泉州本草》)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主小儿呕吐逆,取二七(枚),煮汁饮之。2.《纲目》:治产后咳逆,三五日不止砍死者,取三、五个煎汁呷之,良。又止金疮诸疮出血不止,及治疮口不敛,取茧频贴之。止虫牙痛。3.《医林纂要》:敷刀伤、击伤,止血、生肌、定痛。4.《苏州本产药材》:治喉痹、乳蛾、重舌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壁钱幕
拼音注音
Bì Qián Mù
别名
壁茧(《本草拾遗》),白蟢窠(《海上方》),壁钱窠幕、白蛛窠(《纲目》),壁蟢窠(《外科全生集》),喜儿窠(《温热经纬》),壁钱茧(《陆川本草》),壁蚕茧(《药材学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壁钱科动物壁钱的卵囊。秋季采集。择墙壁上者,揭下,晒干。
生境分布
各地均有。
形状
本品呈薄膜状,形圆而扁,色白,致密;表面平滑,有绢丝样光泽,里面常附着少数蜕壳。质韧,体轻。以干燥、洁白,有光泽者为佳。
功能主治
治烂喉痧,喉痹,乳蛾,牙痛,疔疮,创伤出血,呕逆,咳嗽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小儿呕吐逆,取二七(枚),煮汁饮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产后咳逆,三五日不止欲死者,取三、五个煎汁呷之,良。又止金疮诸疮出血不止,及治疮口不敛,取茧频贴之。止虫牙痛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敷刀伤、击伤,止血、生肌、定痛。"
④《苏州本产药材》:"治喉痹、乳蛾、重舌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。外用:研末敷或吹喉。
复方
①治烂喉痧:壁钱窠二十个(焙,土壁砖上者可用,木板上者不可用),西牛黄五厘,冰片三厘,真珠三分,人指甲五厘,象牙屑三分(焙),青黛六分(去灰脚净)。共为极细末。吹患处。(《金匮翼》锡类散)
②治牙疼:以乳香入白蟢窠内,用绵纸包烧为灰,丸之,纳疼处,或以好醋含漱,亦效。(《海上方》)
③治各种疔疮:壁钱卵囊,蘸麻油贴患处。如已溃破有浓汁,不蘸麻油,干贴亦可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美洲凌霄
- 蜂蝇
- 京大戟
- 斑茅花
- 桦树液
- 蚂蚁
- 零余子
- 青头雀
- 化血胆
- 金铁锁
- 红升麻
- 射罔
- 海州常山
- 丝棉木
- 稗根苗
- 柏树
- 红升麻根
- 柄马勃
- 羊心
- 天麻子
- 黄接骨丹
- 杯苋
- 密花轮环藤
- 枫香树根
- 乌泡刺
- 待宵草
- 栀子花根
- 滑叶跌打
- 莨菪
- 蒙自赤杨
- 杜茎山
- 茅香花
- 半支莲
- 黄杨根
- 眼子菜
- 鳟鱼
- 干檀香根
- 铁线透骨草
- 绿豆花
- 山黄麻叶
- 偏叶白齿藓
- 巴戟天
- 薄荷油
- 栗荴
- 酸水草
- 桦叶葡萄根皮
- 花松萝
- 茶叶
- 树茭瓜
- 狗爪豆
- 腊梅
- 雷公藤
- 小蜡树
- 纵条肌海葵
- 乔木紫珠
- 红蒂蛇
- 白花柴
- 白毛委陵菜
- 丁香罗勒
- 山苦菜
- 黄水芋
- 杠木
- 小无心菜
- 刷把草根
- 绿兰花
- 小柿子
- 淡花当药
- 番石榴叶
- 福建排草
- 柏树果
- 罗浮柿
- 梅
- 篱栏子
- 驴肉
- 黄堇
- 红活麻
- 荚囊蕨
- 升登
- 獭肝
- 小鱼眼草
- 小六月寒
- 搬倒甑
- 野苦瓜
- 瑞香花
- 透明草
- 人面子
- 岩萝卜
- 橘核
- 小喇叭
- 虱婆草
- 毛鬼头伞
- 夏丸
- 牛皮草
- 船盔乌头
- 枸骨树皮
- 膜蕨囊瓣芹
- 壶卢
- 田麻
- 紫楠根
- 针叶火绒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