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枣
《*辞典》:石枣
拼音注音
Shí Zǎo
别名
石豆、岩豆(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,金枣、石米(《陕西中草药》),独叶岩珠、鸭舌兰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石豆兰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除去泥土及杂质,阴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匍匐小草本。气生根须状,白色。根茎纤细,横生,具节,节上着生假鳞茎,绿色,小形,卵圆状,具棱。每个假鳞茎顶部生叶1片,狭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1.5~3厘米,先端微缺,中脉凹下,全缘。伞形花序由假鳞茎基部抽出,具细总梗,有花4~6朵;花淡黄色。蒴果卵形。花期6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悬崖阴湿处,也附生于树干上。分布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甘辛,凉。
①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:"甘辛,寒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甘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消肿止痛,凉血活血。治高热惊风,风湿痹痛,四肢麻木,关节肿痛,痈肿,咽痛,跌打损伤。
①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:"滋阴降火,清热利湿。治高热惊风,白喉,口腔炎,牙痛,乳痈,背痈,风湿痹痛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活血舒筋,补阴助阳。治半身木遂,四肢瘫痪,风湿麻木,刀伤,跌打损伤,汤、火烫伤,劳伤,小儿高烧抽风,遗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小儿惊风,角弓反张:鲜石豆兰一两,水煎服。
②治风热咽痛,实火头痛:鲜石豆兰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
③治关节肿痛:鲜石豆兰二至四两,金银花藤一两,猪蹄一个,黄酒四两。水炖服。
④治乳痈:鲜石豆兰捣烂敷患处,另用鲜全草二两,烧酒一至二两。隔汤炖,分二次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⑤治劳伤:石枣一至二两,泡入一斤白酒中,每早、晚各服药酒一至二酒盅;或石枣、石豇豆各五钱,泡酒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③治刀伤:石枣适量,研粉,开水调敷伤处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蝮蛇骨
- 火赤链蛇
- 垂柳
- 冬葵子
- 过江龙
- 多刺绿绒蒿
- 叩头虫
- 黑珠芽薯蓣
- 小龙胆草
- 岩青兰
- 青刺尖
- 丁萝卜
- 黄芽白菜
- 石上藕
- 栾樨
- 地瓜子
- 黑大豆皮
- 石蜡红
- 石脑油
- 水丁香
- 石南叶
- 狍茸
- 接骨丹
- 海松子
- 七里香
- 甘青铁线莲
- 野烟叶
- 黄花远志
- 石梓
- 睡菜
- 橘红珠
- 石龙胆
- 刺果甘草
- 鹿梨根皮
- 海铁树
- 炙红芪
- 黑头草
- 蒺藜
- 狗爪豆
- 茶油
- 细芦子藤
- 海鳗胆
- 黑风藤
- 江珧柱
- 马醉木
- 百草霜
- 马骝卵
- 扁豆花
- 球花马蓝
- 石吊兰
- 苦良姜
- 鲜黄连
- 壶卢子
- 云木香
- 坠桃草
- 乌鸡骟
- 小红藤
- 鸡嗉子
- 鸡子白
- 石斑鱼
- 狗尾草子
- 铁落
- 乌榄核
- 淡豆豉
- 刺梨根
- 江南卷柏
- 金沙草
- 鹤骨
- 石蝉草
- 毛冬青叶
- 栾华
- 石腊红
- 火秧竻叶
- 豪猪肚
- 六月雪叶
- 绒毛桢楠
- 锈叶野牡丹
- 环草
- 龙须草
- 山紫菀
- 海狸香
- 萤火
- 赶风柴
- 蟋蟀
- 火炭母草
- 苦荬菜
- 虎尾草
- 尖子木
- 高山龙胆
- 文冠果
- 蛞蝓
- 棉子油
- 黍米
- 湖北桑寄生
- 冻绿叶
- 石见穿
- 白暨豚
- 石莲
- 蕨麻
- 赪桐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