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枣
《*辞典》:石枣
拼音注音
Shí Zǎo
别名
石豆、岩豆(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,金枣、石米(《陕西中草药》),独叶岩珠、鸭舌兰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石豆兰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除去泥土及杂质,阴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匍匐小草本。气生根须状,白色。根茎纤细,横生,具节,节上着生假鳞茎,绿色,小形,卵圆状,具棱。每个假鳞茎顶部生叶1片,狭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1.5~3厘米,先端微缺,中脉凹下,全缘。伞形花序由假鳞茎基部抽出,具细总梗,有花4~6朵;花淡黄色。蒴果卵形。花期6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悬崖阴湿处,也附生于树干上。分布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甘辛,凉。
①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:"甘辛,寒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甘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消肿止痛,凉血活血。治高热惊风,风湿痹痛,四肢麻木,关节肿痛,痈肿,咽痛,跌打损伤。
①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:"滋阴降火,清热利湿。治高热惊风,白喉,口腔炎,牙痛,乳痈,背痈,风湿痹痛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活血舒筋,补阴助阳。治半身木遂,四肢瘫痪,风湿麻木,刀伤,跌打损伤,汤、火烫伤,劳伤,小儿高烧抽风,遗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小儿惊风,角弓反张:鲜石豆兰一两,水煎服。
②治风热咽痛,实火头痛:鲜石豆兰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
③治关节肿痛:鲜石豆兰二至四两,金银花藤一两,猪蹄一个,黄酒四两。水炖服。
④治乳痈:鲜石豆兰捣烂敷患处,另用鲜全草二两,烧酒一至二两。隔汤炖,分二次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⑤治劳伤:石枣一至二两,泡入一斤白酒中,每早、晚各服药酒一至二酒盅;或石枣、石豇豆各五钱,泡酒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③治刀伤:石枣适量,研粉,开水调敷伤处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藤藤秧
- 野木鱼
- 野芫荽
- 省雀花
- 长梗千里光
- 华东木蓝
- 梁王茶
- 洋地黄
- 海带
- 小丁香
- 大管
- 土大黄
- 翠雀花
- 木瓜枝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黑大豆
- 桔梗
- 豆腐浆
- 黄三七
- 豪猪肉
- 猩猩木
- 亮叶冬青
- 天目木姜子
- 青酒缸
- 鸡爪枝皮
- 园金柑
- 锥连栎
- 虫牙药
- 苏木蓝
- 头巾草
- 铅
- 公鱼
- 虎牙
- 白柳
- 鱼串草
- 十三年花
- 宽叶紫萁苗
- 椰子壳
- 水葫芦根
- 仙人掌
- 榕须
- 地乌
- 楮皮间白汁
- 水栀叶
- 朱砂根
- 赤腹松鼠
- 明萼草
- 天文草
- 牛心果
- 宽叶紫萁
- 宽唇神香草
- 咳嗽草
- 口蘑
- 宽叶荨麻
- 宽叶鼠曲草
- 宽穗兔耳风
- 宽尾石韦
- 宽叶独行菜
- 獭肝
- 咖啡
- 孔公孽
- 还阳草
- 宽叶返魂草
- 叩头虫
- 孔雀草
- 宽卵叶山蚂蝗
- 宽叶杜香
- 刻裂紫堇
- 水百合
- 铁篱巴果
- 土一枝蒿
- 厚叶牛耳草
- 红花点地梅
- 塔黄
- 水虱草
- 水毛射
- 水红木花
- 水葫芦七
- 茉莉花
- 水龙骨
- 水红木叶
- 水红木根
- 朴树皮
- 蜀葵子
- 水田七叶
- 水栀根
- 水边指甲花
- 蜀葵根
- 鳝鱼骨
- 水棉花
- 水葫芦
- 水鸡油
- 蜀葵花
- 水半夏
- 水蓼根
- 水金凤茎叶
- 蜀漆
- 水翁花
- 水虾子草
- 水红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