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九节铃
《中华本草》:小九节铃
拼音注音
Xiǎo Jiǔ Jié Línɡ
别名
小五爪龙、五爪金龙、小红藤、小红花、钢丝绊、小红袍、跳三步、石猴子、九节莲、飞石莲。
英文名
Root of Hairless Rockvine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无毛崖爬藤的根或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trastigma obtectum (Wall.)Planch.var.glabrum(Levl.et Vant.)Gagnep.[Vitis potentilla Levl.et Vant.var.glabra Levl.et Vant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除去泥土,洗净,切片,鲜用呀晒干。
原形态
无毛崖爬藤 多年生攀援藤本,长3-5m。全株无毛。根肥大,纺锤形,外皮紫红色,质坚韧。缠绕茎细长,表面有细沟纹;卷须不分枝,卷曲。掌状复叶互生;小叶5,椭圆状披针形,中间1枚最大,基部2枚较小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浅波状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白色。花杂性,异株;伞房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;花小,黄绿色。浆果球形,肉质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500m的山坡杂木林中或陡壁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脾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能络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撒。
各家论述
1.《云南中草药》:接骨生肌,止血消炎。治骨折,瘰疬,外伤出血。2.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舒筋活络,止血生肌。治跌打损伤,风湿痹症,关节筋骨疼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小九节铃
拼音注音
Xiǎo Jiǔ Jié Línɡ
别名
小五爪龙、五爪金龙、小红藤、小红药、铜丝绊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葡萄科植物光叶崖爬藤的根或全株。秋冬采集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攀援藤本,长3~5米。根肥大,纺锤形,皮紫红色,质坚韧。缠绕茎细长,表面有细沟纹;卷须不分枝,卷曲。质坚韧。叶互生,掌状复叶;小叶5枚,具短柄,椭圆状披针形,中央一枚最大,基部两枚较小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叶缘具浅波状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白色.花杂性异株,伞房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;花细小,黄绿色。浆果球形,肉质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陡壁处。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》:"涩微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接骨生肌,止血消炎。治骨折,瘰疬,外伤出血。"
②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舒筋活络,止血生肌。治跌打损伤,风湿痹症,关节筋骨疼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九节铃
拼音注音
Xiǎo Jiǔ Jié Línɡ
来源
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(Wall. ex Laws.)Planch. var. glabrum (Levl. et Vant.)Gagnep.的根。
生境分布
分布云南。
性味
性寒味涩微苦
功能主治
接骨生肌,止血消炎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马桑
- 酸水草
- 止泻木
- 梨
- 虎尾草
- 岩冬菜
- 密花轮环藤
- 西南槐树
- 太白参
- 六叶龙胆
- 琴叶榕
- 浮小麦
- 毡盖木耳
- 丽春花果实
- 毛莲蒿
- 苏铁果
- 雷丸
- 水竹叶
- 土麦冬
- 南瓜七
- 楮叶
- 狗牙根
- 芡实
- 巴豆油
- 苹果叶
- 大尾摇
- 海狸香
- 蒙古马兰
- 马齿苋子
- 毛车藤
- 山姜
- 散血丹
- 茺蔚子
- 长春花
- 水狗子
- 木鳖子
- 竹节七
- 南五味子
- 驴断肠
- 卤碱
- 干檀香
- 蚂蚁花根
- 大麦秸
- 调羹树
- 京大戟
- 狭叶垂头菊
- 过山风
- 多裂委陵菜
- 米饭花果
- 九翅豆蔻
- 朴树
- 量天尺花
- 藜芦
- 地麻黄
- 菊花参
- 赪桐叶
- 安徽小檗
- 老鹤草
- 芦荟叶
- 黄芫花
- 吹云草
- 刺叶楤木
- 刺叶苏铁
- 刺龙牙
- 刺果藤
- 刺玫果
- 多穗蓼
- 刺通草
- 四季素馨花
- 吹火筒
- 垂果大蒜芥
- 垂盆草
- 冲天伞
- 刺梨
- 刺玫花
- 刺芫荽
- 刺鸭脚木
- 垂丝海棠
- 刺桐叶
- 刺梨叶
- 刺梨花
- 川楝子
- 刺黄连
- 侧子
- 刺山茶果
- 刺萼悬钩子
- 刺莓果
- 丛毛榕根
- 刺果卫矛
- 刺果藤仲
- 刺楸树皮
- 刺瓜米草
- 刺郎果
- 刺三甲
- 刺梨子
- 刺针草
- 刺五加
- 刺山茶根皮
- 牛白藤根
- 刺栗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