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泡通叶
《*辞典》:大泡通叶
拼音注音
Dà Pào Tōnɡ Yè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》
来源
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叶。
功能主治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治皮肤裂开(受寒冷刺激而起),用大泡通叶一张,火上烤软后包于患处.每夜如法包一次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大泡通叶
拼音注音
Dà Pào Tōnɡ Yè
别名
牛嗓管叶、豆鼓叶、大豆豉叶
英文名
Leaf of Delavay Schefflera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efflera delavayi (Franch.) Harms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研粉。
原形态
乔木灌木,高3-8m。茎粗大,外表暗褐色;小枝粗壮,幼时必生黄棕以星状绒毛,后即脱落;具白以片状髓心。掌状复叶有小叶4-7;叶柄长4-16cm,最长可至70cm,幼时密生星状绒毛,成长圆形,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6-20cm,最长可达35cm,宽2-8cm或稍宽;先端急尖或短渐尖,基部钝形至圆形;全缘具疏离不整齐粗齿或1-3浅裂至深裂,上面无毛,下面密生灰白以或黄棕色星状绒毛,主脉粗而明显;侧脉8-12对,上面坦或微隆起,下面稍隆起,网脉上面稍下陷,稀平坦,下面为绒毛掩盖而不隆起。花无梗,穗状花序聚生成大圆锥花序顶生,长12-10cm,主轴和分枝幼时均密被星状绒毛,后毛逐渐脱落,分枝长10-30cm;苞片卵形,长4-5mm,小苞片三角状卵形,长1-2mm,均密被星状绒毛;萼长1.5-2mm,疏被星状短柔毛,边缘有4-5齿;‘花瓣4-5,三角状卵形,长约2mm,无毛,花白色;雄蕊5,花丝长约3mm;子房下位,4-5室;花柱合生成柱状,柱头不明显,花盘隆起。果实球形,直径约4mm,紫黑色,几无毛;宿存花柱长1.5-2mm。花期10-11月,果期翌年1月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微寒
功能主治
祛风燥湿;解毒敛疮。主风疹;湿疹;皮炎;皮肤皲裂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治皮肤裂开(受寒冷刺激而起),用大泡通叶一张,火上烤软后包于患处。每夜如法包一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宝盖草
- 羊蹄
- 瑞连草
- 毛木通
- 滇南鸟足兰
- 珍珠绣球
- 水马桑枝叶
- 菊芋
- 猩猩花
- 杏枝
- 山芝麻
- 凉薯
- 鹿蹄肉
- 鸡子白
- 山胡椒根
- 膜蕨囊瓣芹
- 蓝天草
- 杧果树皮
- 柽柳
- 小火草
- 卤地菊
- 芜菁
- 亮叶桦根
- 毛果小甘菊
- 胃寒草
- 宽唇神香草
- 护心草
- 淡竹根
- 鸡心七
- 灰叶南蛇藤
- 发菜
- 芦荟根
- 山肉桂
- 叉枝藻
- 无风自动草
- 朱砂根
- 乌蛇卵
- 巴豆油
- 青葙
- 鲜黄连
- 碎骨仔树
- 七星草乌
- 核桃楸果
- 多穗石柯
- 小喇叭
- 松鼠
- 口蘑
- 干贝
- 人尿
- 红花苗
- 兴木蒂那布
- 岩豆
- 香青兰
- 蛇胆
- 过墙风
- 大叶香薷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玫瑰茄
- 金色狗尾草
- 桃枝
- 猪仔笠
- 太白米
- 云南仙人掌
- 肉郎伞
- 小白绵参
- 癞树叶
- 石莽草
- 假地豆
- 大块瓦
- 小叶地不容
- 滇列当
- 岩春草
- 长管香茶菜
- 苍耳
- 肖鸢尾根
- 广枝仁
- 紫薇叶
- 刷把草根
- 砖子苗
- 尖叶铁扫帚
- 三七
- 鲂鱼
- 覆盆子叶
- 豹子眼睛花
- 白辣蓼
- 三角咪
- 狼尾巴蒿
- 葫芦
- 泽泻
- 蚱蝉
- 黄脚鸡
- 劲直酢浆草
- 茄子
- 红果冬青根
- 黑鹅脚板
- 无花果
- 鸡爪七
- 长叶实蕨
- 土贝母
- 木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