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生莲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倒生莲
拼音注音
Dǎo Shēnɡ Lián
别名
倒水莲、花老鼠、尾生根、石上凤尾草、金鸡尾、盘龙莲、仙人架桥、定草根、刷把草、青丝还阳、姜公久鱼
英文名
Herb of Prolongated Spleenwort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角蕨科植物长生铁角蕨的的全草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plenium prolongatum Hook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-35cm。根状茎短,直立,被卵状披针形的粗筛孔状鳞片。叶丛生,叶柄长8-15cm,无毛,淡绿色;2回羽状复叶,线形,长10-20cm,宽约3cm,先端突出1长尾;羽片多数,矩圆形,下部羽片稍缩短,基部不相等,有极短的柄,小羽片狭线形,先端钝,上具细脉1条,基部向上小羽片再分裂;草质,绿色。孢子囊群线形,每小羽片上1枚;囊群盖膜质,向上开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200-2000m的阔叶林中树干或湿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西南、中南(河南除外)及甘肃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短,顶端有披针形鳞片,并有多数须根。叶柄压扁;叶片条状披针形,长10-25cm,宽3-4.5cm,二回深羽裂,羽片矩圆形,长1.3-2cm,宽8-10mm,裂片狭条形,钝头,全缘,有1条小脉,先端有小囊,表面皱缩;叶轴先端延伸成鞭状。孢子囊群沿叶脉上侧着生,囊群盖长圆形,膜质。质稍韧。气微,味微苦。
化学成分
含2-氨基庚二酸(2-aminopimelic acid),4-羟基-2-氨基庚二酸(4-hydroxy-2-aminopimelic acid),山柰酚-3-鼠李糖甙-7-O-[6-阿魏酰葡萄糖基(1→)鼠李糖甙]
性味
辛;苦;平;凉
归经
肺;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除湿;化瘀止血。主吐血;咳嗽痰多;风湿痹痛;肠炎痢疾;尿路感染;乳腺炎;外伤出血;跌打损伤;烧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30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撒。
复方
①治黄肿病:金鸡尾全草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②治火眼红肿:金鸡尾、散血草,捣烂,敷眼或取汁点眼。《湖南药物志》)③治风湿疼痛:盘龙莲一两。泡酒服。④治咳嗽痰多:盘龙莲一两。煨水服。⑤治骨折:盘龙莲捣绒,包伤处。⑥治吐血:盘龙莲二两。煨水服。(③-⑥方均出《贵州草药》)⑦治火伤:一、金鸡尾叶,捣烂,调 麻油搽。二、金鸡尾叶,晒干研末,麻油调搽。(《湖 南药物志》)
各家论述
1.《草木便方》:散风,消湿,行瘀滞,利血脉,通关节。治吐、衄血,跌打,胸胀, 腰痛。2.《天宝本草》:强筋壮骨。疗跌打损伤,筋骨疼痛。3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消水肿。4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止血,生肌,续筋,治肺痨。5.《贵州草药》:清热除湿,驱风,化瘀生新。6.《湖南药物志》:消炎,消肿,活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倒生莲
拼音注音
Dǎo Shēnɡ Lián
别名
倒水莲(《草木便方》),花老鼠、尾生根、石上凤尾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金鸡尾(《湖南药物志》),盘龙莲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铁角蕨科植物长叶铁角蕨的带根全草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35厘米。根状茎短,直立,被卵状披针形的粗筛孔状鳞片。叶丛生,叶柄长8~15厘米,无毛,淡绿色;2回羽状复叶,线形,长10~20厘米,宽约3厘米,先端突出1长尾;羽片多数,矩圆形,下部羽片稍缩短,基部不相等,有极短的柄,小羽片狭线形,先端钝,上具细脉1条,基部向上小羽片再分裂;草质,绿色。孢子囊群线形,每小羽片上1枚;囊群盖膜质,向上开口。
生境分布
生于石上及树上阴湿处。分布西南、华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辛苦,平。
①《贵州草药》:"辛,平。"
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微苦,平。"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,去风湿,通关节。治吐血,衄血,咳嗽痰多,黄肿,跌打损伤,筋骨疼痛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散风,消湿,行瘀滞,利血脉,通关节。治吐、衄血,跌打,胸胀,腰痛。"
②《天宝本草》:"强筋壮骨。疗跌打损伤,筋骨疼痛。"
③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消水肿。"
④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止血,生肌,续筋,治肺痨。"
⑤《贵州草药》:"清热除湿,驱风,化瘀生新。"
⑥《湖南药物志》:"消炎,消肿,活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、捣汁点眼或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黄肿病:金鸡尾全草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火眼红肿:金鸡尾、散血草,捣烂,敷眼或取汁点眼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风湿疼痛:盘龙莲一两。泡酒服。
④治咳嗽痰多:盘龙莲一两。煨水服。
⑤治骨折:盘龙莲捣绒,包伤处。
⑥治吐血:盘龙莲二两。煨水服。(③方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)
⑦治火伤:㈠金鸡尾叶,捣烂,调麻油搽。㈡金鸡尾叶,晒干研末,麻抽调搽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岩莴苣
- 兜冠黄共享
- 丁香树皮
- 倒挂金钩
- 倒根野苏
- 地棠花
- 赤阳子
- 地钱
- 地锦
- 地黄连
- 橡实壳
- 地菍
- 山郎木根
- 刀口药
- 吊干麻
- 地胆
- 长叶水麻
- 地苏木
- 地锦草
- 诃子核
- 倒扣草
- 地枫皮
- 丁癸草根
- 东方狗脊
- 倒吊笔
- 赤翅蜂
- 地桃花
- 多头苦荬
- 倒罐子根
- 地椒
- 醋
- 地肤子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醋糟
- 长梗郁李
- 丁公藤
- 土连翘
- 车桑仔
- 东北卫矛
- 长瓦韦
- 东北溲疏
- 东风菜根
- 长青草
- 酸枣根皮
- 东方蝾螈
- 地下明珠
- 赤腹松鼠
- 赤链蛇
- 地瓜果
- 地花生
- 倒根蓼
- 赤楠蒲桃叶
- 地笋
- 地锦苋
- 丁茄
- 吊吊果
- 吊罗果
- 地贵草
- 单刀根
- 大麦秸
- 东菊
- 单肾草
- 地梗鼠尾
- 冻绿叶
- 地仙桃
- 地膜香
- 倒地铃
- 地榆
- 地血香果
- 冬葵
- 地不容
- 赤瓟根
- 东北延胡索
- 地蔷薇
- 东北桤木
- 冬里麻
- 冻绿刺
- 地羊鹊
- 雪上一支蒿
- 地枇杷
- 丁榔皮
- 东风螺壳
- 地星
- 地柏
- 地灵根
- 丁香枝
- 东紫堇
- 冬青皮
- 地血香
- 小虎耳草
- 丁香
- 东风螺
- 单花鸢尾子
- 赪桐
- 丁萝卜
- 东莨菪
- 地膏药
- 大伸筋
- 芫花
- 镜面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