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竹梅
《中华本草》:吊竹梅
拼音注音
Diào Zhú Méi
别名
水竹草、金瓢羹、白带草、吊竹菜、紫背金牛、血见愁、鸡舌黄、红舌草、红竹仔草、花叶竹夹菜、二打不死、百毒散、水竹草、金发草、假石蚕、花叶竹节草、红竹壳菜、鸭舌红、红鸭跖草、百书草、花蝴蝶、风眼草、银白风眼草
英文名
Herb of Wanderingjew Zwebrina
出处
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ebrina pendula Schnizl.[Cyanotis zebrina Nees;C.vittata Lin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吊竹梅,多年生草本。长约1m。茎稍柔弱,半肉质,分枝,披散或悬垂。叶互生,无柄;叶片椭圆形、椭圆状卵形至长圆形,长3-7cm,宽1.5-3cm,先端急尖至渐尖或稍钝,基部鞘状抱茎,鞘口或有时全部叶鞘均被疏长毛,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,中部和边缘有紫色条纹,下面紫色,通常无毛,全缘。花聚生于1对不等大的顶生叶状苞内;花萼连合成1管,长约6mm,3裂,苍白色;花瓣连合成1管,白色,长约1cm,裂片3,玫瑰紫色,长约3mm;雄蕊6,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,花丝被紫蓝色长细胞毛;子房3室,花柱丝状,柱头头状,3圆裂。果为蒴果。花期6-8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,耐荫,不耐寒。宜选择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。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。春季,挖出分株,按行株距18cm×10cm开穴栽植,淋水保苗。 田间管理 栽后经常浇水保温,定期除草松土,每年追肥2-3次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边、村边和沟旁以及路边较阴湿的划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浙江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原产墨西哥。
化学成分
全草分离到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3β,5α,6β-三羟基豆甾烷(3β,5α,6β-trihydroxyl stigmastane),琥珀酸(succinic acid),叶含4种乙酰花色甙,吊竹梅素(zebrinin)和单去咖啡酰基吊竹梅素(monodecaffeylzebrinin)等。
药理作用
1.兴奋平滑肌作用: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(加酒精除去沉淀者)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,对离体大鼠子宫、离体兔心和十二指肠均无明显作用,麻醉狗静脉注射0.1g(生药)/kg也不影响血压。2. 舒张血管作用: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。3. 毒性:小鼠腹腔注射煎剂1g(生药)/只,24小时内2只全部死亡,水提取物则无明显。
性味
甘;寒;淡
归经
膀胱;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凉血解毒。主不肿;小便不利;淋证;痢疾;带下;咯血;目赤肿痛;咽喉肿痛;疮痈肿毒;烧烫伤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60-9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解热,益阴,止血,疗带。2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外敷消毒痈。3.《广西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,治咳血,白带,慢性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吊竹梅
拼音注音
Diào Zhú Méi
别名
花叶竹夹菜、红莲、鸭舌红、金发草、白带草、紫背鸭跖草、红竹壳菜、百毒散
来源
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水竹草Zebrina pendula Schnizl.的全草。全年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甘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凉血,利尿。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,咽喉肿痛,急性结膜炎,细菌性痢疾,肾炎水肿,尿路感染,白带,瘭疽,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注意
体弱虚寒者和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吊竹梅
拼音注音
Diào Zhú Méi
别名
水竹草(《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》),金瓢羹、白带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吊竹菜、紫背金牛、血见愁(《南宁市植物志》),鸡舌黄、红舌草、红竹仔草(《泉州本草》),花叶竹夹菜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,二打不死、百毒散(《广西中草药》),鸭舌红、红鸭跖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来源
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茎稍柔弱,半肉质,分枝,披散或悬垂,长约1米,秃净或被疏毛。叶无柄;椭圆状卵形至矩圆形,长3~7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短尖,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,中部边缘有紫色条纹,下面紫红色,鞘的顶部和基部或全部均被疏长毛。花团聚于一大一小的顶生的苞片状的叶内;萼片3,合生成一圆柱状的管,长约6毫米;花冠管白色,纤弱,长约1厘米,裂片3,玫瑰色,长约3毫米;雄蕊6;子房3室。果为蒴果。花期不定。
生境分布
常栽培园地或盆内;野生于山边、村边和沟边较由湿的草地上。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茎和叶含草酸钙及树胶。
药理作用
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(加酒精除去沉淀者)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,对离体大鼠子宫、离体兔心和十二指肠均无明显作用,麻醉狗静脉注射0.1克(生药)/公斤也不影响血压。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舒张血管作用。
小鼠腹腔注射煎剂1克(生药)/只,24小时内2只全部死亡,水提取物则无明显毒性。
性味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寒,有毒。"
功能主治
治咳嗽吐血,淋病,白带,痢疾,痈毒。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解热,益阴,止血,疗带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外敷消毒痈。"
③《广西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。治咳血,白带,慢性痢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者2~3两)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孕妇忌服。"
复方
①治咳血:鲜吊竹梅二至三两,猪肺四两。酌加水煎成一碗,饭后服,日两次。
②治淋病:鲜吊竹梅二至四两。酌加水煎成一碗,饭前服,日两次。
③治白带:鲜吊竹梅二至四两,冰糖一两,淡菜一两。酌加水煎成半碗,饭前服,日两次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④治慢性痢疾:花叶竹夹菜五两,白米一两。同炒至半成炭为度,水煎,分三次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⑤治急性结膜炎:花叶竹夹菜二两,野芥兰一两。共捣烂,外敷患眼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藏菖蒲
- 赤楠根
- 水团花根
- 倒水莲
- 兴安薄荷
- 黑水鸡
- 长果荜茇
- 鸱鸺
- 大树三台
- 木豆
- 多叶花椒
- 湖北麦冬
- 毛蒌
- 人血七
- 堆莴苣
- 玉
- 藏绵芪
- 蕹菜
- 化香树叶
- 车前子
- 海藻
- 地黄瓜
- 川山橙根
- 羊角藤叶
- 豺皮
- 车桑子叶
- 倒生莲
- 地花生
- 地黄花
- 石蝴蝶
- 地瓜
- 防已
- 刀豆壳
- 半春莲
- 刀豆
- 人参果
- 蘘荷花
- 代赭石
- 多穗石柯根
- 刺柏
- 车桑子根
- 倒钩刺
- 小凤尾草
- 盐蒿
- 山蚂蝗
- 草木王
- 多花猕猴桃根
- 丁癸草
- 一皮草
- 地涌金莲
- 倒挂牛
- 岩蜈蚣
- 赤麻鸭
- 仰天钟根
- 东北羊角芹
- 黄独零余子
- 椿叶
- 豆根木蓝
- 吊灯花
- 向日葵茎髓
- 地肤苗
- 黄瓜仁草
- 醋栗
- 赤车
- 倒罐子根
- 倒生根
- 牛角三七
- 消石
- 沙前胡
- 杉蔓石松
- 多足蕨
- 冬瓜叶
- 苦丁茶
- 秋枫
- 马先蒿
- 漏篮子
- 水茄冬果
- 刺果卫矛
- 长隔距兰
- 仙鹤草
- 地苏木
- 小六月寒
- 山麻
- 苦楝花
- 密花美登木
- 松树梢
- 长杆兰
- 醋柳果
- 地锦草
- 冬葵果
- 胡桃仁
- 苹果叶
- 大叶凤仙花
- 长叶山芝麻
- 金丝藤仲
- 鸭血
- 大烟锅草
- 无花果
- 木鳖子根
- 杏香兔耳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