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梭罗
《*辞典》:地梭罗
拼音注音
Dì Suō Luó
别名
地浮萍、一团云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地钱科植物地钱的全体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原叶体扁平,呈叶状,先端2叉分裂,表面绿色,气孔和气孔区划显明,下面带褐色,生有假根。雌雄异体,长大后各生伞状的雌托和雄托;雌托的伞状部边缘裂成细条,下面生许多雌器,器内各生一个卵;雄托上面着生雄器,内生有纤毛的精子;孢子体基部着生于雌托,一端长成蒴,内生孢子。原叶体近中肋处能发生杯状体,内生胚芽,营无性生殖。
生境分布
生于湿地。
化学成分
含大量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和淀粉。
性味
性凉,味淡。
功能主治
生肌,拔毒,清热。
复方
①治烫伤及癣:地梭罗焙干研末。调菜油敷患处。
②治刀伤、骨折:地梭罗捣绒包伤处。
③治多年烂脚疮:地梭罗焙干,头发烧枯存性。等分,共研末,调菜油敷患处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贵州卷柏
- 小儿血参
- 何首乌
- 莺
- 地涩涩
- 小报春
- 地五泡藤
- 小叶鼠李
- 小松藻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油头草
- 小叶眼树莲
- 小叶爱楠
- 小叶杜鹃
- 地梗鼠尾
- 地星
- 苦树皮
- 荠苎
- 高山唐松草
- 鬼箭锦鸡儿
- 苦天茄
- 铁棒锤茎叶
- 皱叶南蛇藤
- 楮实子
- 小叶爬岩香
- 轮叶铃子香
- 薄柱草
- 绿豆皮
- 刺楸茎
- 人指甲
- 紫玉簪叶
- 杧果核
- 六方藤
- 川芎
- 大叶风沙藤
- 柘木
- 四叶七
- 白绒草
- 肥皂荚
- 六月合
- 鹿耳韭
- 猫花
- 猫儿黄金菊
- 老白花树皮
- 猫肉
- 直立婆婆纳
- 金丝猴
- 毛蜂斗草
- 钭叶榕
- 脉果漆
- 紫薇根
- 柘耳
- 梨树根
- 八月瓜
- 树五加
- 凤尾七
- 猫爪子
- 蛇蜕
- 刺石榴
- 鬼箭羽
- 三面刀
- 鼠妇画眉草
- 四楞筋骨草
- 吴茱萸叶
- 鸬鹚骨
- 猫头鹰
- 牛胆
- 土大黄
- 紫椴
- 脾寒草
- 红花雪莲花
- 花叶狗牙七
- 杨枸花
- 断肠草
- 蕙兰
- 空心木
- 荷花
- 花杜仲藤
- 半蒴苣苔
- 花楸
- 辽东栎
- 还筒子
- 腐卑
- 虎皮楠
- 红螺塔
- 花生衣
- 红酸杆
- 柠檬叶
- 虎尾兰
- 花椒
- 荷苞花根
- 虫实
- 胡麻草
- 蒿枝七
- 薅田藨
- 花花草
- 茴香茎叶
- 红铁泡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