雀梅藤叶
《中华本草》:雀梅藤叶
拼音注音
Què Méi Ténɡ Y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Sageretia thea (Osbeck) Johnst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geretia thea (Osbeck) Johnst.[Rhamnus thea Osbeck;S.thezans (L.)Brongn.]采收和储藏:春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雀梅藤 藤状或直立灌木。小枝具刺,灰色或灰褐色,被短柔毛,常对生。叶对生或互生;叶柄长2-7mm,被短柔毛;叶片纸质,椭圆形、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1-4.5,宽0.7-2.5cm,先端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具细锯齿,上面绿色,无毛,下面浅绿色,无毛或沿脉被柔毛。花两性,无梗,黄色,芳香,穗状或圆锥状花序;花序轴长2-5cm,被绒毛或密短柔毛;花萼5,裂片三角形,外面被疏柔毛;花瓣5,匙形,先端2浅裂,常内卷,短于萼片;花柱极短,柱头3浅裂,子房3室。核果近球形,径约5mm,熟时紫黑色。花期9-10月,果期翌年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丘陵、山地林下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酸;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疮疡肿毒;汤火伤;疥疮;漆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煎水洗;或干品研粉调油涂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空筒泡
- 苦壶卢子
- 鸭胆子
- 通脉丹
- 铁破锣
- 鹊豆
- 笔罗子
- 鱼眼草
- 菝葜
- 蓖麻根
- 鸢翅骨
- 铅灰
- 青天葵
- 铜锤草根
- 青蛇莲
- 齐墩果
- 芭蕉头
- 薄荷露
- 苦果
- 鼬鼠肉
- 苦豆根
- 苦马豆
- 青羊肝
- 青羊角
- 青葙子
- 青酒缸
- 鱼尾葵叶
- 鱼胶
- 苦油木
- 铁华粉
- 鸨肉
- 铁蕨鸡
- 铜牛皮
- 山羊血
- 青鱼胆
- 榆枝
- 鮧鱼目
- 鱼油
- 柯树皮
- 石龙芮子
- 苦木叶
- 鹦哥花藤
- 铁灯台
- 铁草鞋
- 青脚莲
- 山芹
- 青蛇藤
- 薄荷脑
- 苦木根
- 苦树皮
- 贴生石韦
- 通骨消根
- 通骨消茎叶
- 苦苣苔
- 青杠膏
- 青荚叶茎髓
- 青蒜
- 青香藤
- 驱虫斑鸠菊
- 雁肪
- 昆明鸡血藤根
- 芭茅
- 苦玄参
- 通骨消
- 阔叶垂头菊
- 青箭
- 穬麦蘖
- 败毒草
- 苦竹沥
- 滇瓦花
- 阔叶箬竹
- 铁线莲
- 铜锤草
- 青风藤
- 铁丝七
- 雀翘
- 铁藤根
- 铁钉菜
- 青羊参
- 青骨藤
- 鸢根
- 蹋菜
- 豹骨
- 苦糖果
- 苦蓢树
- 雀麦米
- 铁苋
- 铜锣七
- 青酒缸根
- 鱼串草
- 芭蕉子
- 鸭涎
- 貒肉
- 苦瓜叶
- 鳖肉
- 苦蘵
- 铁灯兔耳风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雀麦
- 铁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