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艾
《中华本草》:苦艾
拼音注音
Kǔ ài
别名
苦蒿、啤酒蒿
英文名
Common Wormwood
出处
始载于《生药学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中亚苦蒿的叶和花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temisia absinthum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开花前割取花枝或采叶,晒干。
原形态
中亚苦蒿 多年生草本,高60-150cm。主根单一,垂直,稍木质化,径达3cm。根状茎稍粗短,垂直。茎单一或2-3个,直立,密被灰白色短柔毛,上部斜上分枝。茎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,长卵形或卵形,长8-12cm,宽7-9cm,叶柄长6-12cm,中部叶长卵开或卵形,二回羽状全裂,长6-9cm,宽3-7cm;叶柄长2-6cm;上部叶羽状全裂或5全裂,长4-6cm,宽2-4cm,近无柄;苞片叶3深裂或不分裂。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,下垂,于茎端或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;总苞片3-4层,中、外层总苞片有白色柔毛,内层者的膜质,几无毛;花序托密生白毛;雌花1层,15-25朵,花冠狭圆锥状,花冠桅部有2裂齿,花柱线形,伸出花冠外,先端分叉长两性花4-6层,30-90朵,花冠管状,花药披针形,花柱与花冠等长,先端2叉,柱头有睫毛。瘦果长圆形,先端微有不对称的冠状边缘。花、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1500m的山坡、草原、林缘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;我国南京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含有洋艾双内酯(artenolide)[1],帕氏万带兰素(parishin)B、C[2],-1[(E)-8-异丙基-1,5-二甲基-4,8-壬二烯]-4-甲基-2,3-二氧-双环[2,2,2]-5-辛烯
药理作用
洋艾所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-侧柏酮,能科生与樟脑相似的中枢兴奋作用。若猫或兔静脉主射洋艾油0.03-0.06ml,能引起知觉消失和惊劂等症状[1]。洋艾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的24ξ-乙基胆甾-7,22-二烯-3ξ-醇,对酵母菌所致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,肯未观察到明显毒性[2]。
性味
味苦;性寒;有毒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;驱蛔;健胃。主关节肿痛;湿疹瘙痒;疖肿疮毒;蛔虫病;食欲不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熬膏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叶和花枝;味苦,性寒,有毒。有清热燥湿,健胃的功能。用于增进食欲,开胃助消化。口服苦艾素 ansumin 能降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炎症程度,且能促进胃壁的再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过山风
- 夹竹桃
- 牛耳朵
- 大肺经草
- 鳐鱼胆
- 龙船花根
- 鲻鱼
- 鹅肠草
- 酸果藤
- 蒌叶
- 蜈蚣旗根
- 马蹄金
- 扁蕾
- 六曲
- 黑山蔗
- 辫子草根
- 谷芽
- 鬼灯笼根
- 龙涎香
- 雪猪油
- 高山柏
- 鹗骨
- 鸟不企叶
- 走茎丹参
- 人乳汁
- 阿尔泰瑞香
- 芙蓉根
- 葡萄
- 追骨风
- 小接筋草
- 化香树
- 树头菜
- 落地荷花
- 儿茶
- 瑞香花
- 干檀香根
- 桂竹香
- 长果山橙
- 庵摩勒
- 雪梨膏
- 豪猪肚
- 跌打老
- 鹿皮
- 树甘草
- 阴阳枫
- 金冠鳞毛蕨
- 钻地风
- 人参子
- 黄皮
- 庐山楼梯草
- 蜇虫
- 粉叶地锦
- 峨眉石凤丹
- 倒吊蜡烛
- 虎刺
- 狭叶荨麻
- 天葵
- 石青菜
- 破叶莲
- 青头菌
- 连蕊茶
- 牛脂
- 狼紫草
- 青鳞鱼
- 尖耳贯众
- 酒药花
- 大乌泡
- 刺沙蓬
- 桉油
- 碗花草根
- 杜茎山
- 钻石风
- 醉针茅
- 转心莲
- 鹊豆
- 菝葜叶
- 红丝线
- 香蒲
- 剪夏罗根
- 苎麻叶
- 淡竹叶
- 苏土藁本
- 石蔓藤
- 尖叶铁扫帚
- 蛤蟆草
- 小叶莲
- 麝香壳
- 楼梯草根
- 雪茶
- 杄木
- 曼陀罗叶
- 龙利叶花
- 百两金叶
- 山牵牛
- 东紫堇
- 斑茅
- 木防己
- 甘蔗滓
- 大透骨草
- 芜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