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藤
《中华本草》:清风藤
拼音注音
Qīnɡ Fēnɡ Ténɡ
别名
青藤、寻风藤、一口两嘴、过山龙、牢钩刺、一个刺二个头。
出处
清风藤之名始见于《本草图经》,曰:“清风藤生天台山中,其苗蔓延木上,四时常有,彼土人采其叶入药,治风有效。”《纲目》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均有收录,并有附图。但从以上本草图、文所示特征难以确定为何种植物。现时植物分类学文献中所述之清风藤,均为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的茎叶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bia japonica Maxim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割取藤茎,切段后,晒干;秋、冬季挖取根部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叶多在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清风藤 落叶攀援木质藤本。老枝紫褐色,常留有木质化成单刺状或双刺状的叶柄基部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5mm,被柔毛;叶片近纸质,卵状椭圆形、卵形或阔卵形,长3.5-9cm,宽2-4.5cm,叶面中脉有稀疏毛,叶背带白色,脉上被稀疏柔毛;侧脉每边3-5条。花先叶开放,单生于叶腋,花小,两性;苞片4,倒卵形;花梗长2-4mm,果时增长至2-2.5cm;萼片5,近圆形或阔卵形,具缘毛;花瓣5,淡黄绿色,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3-4mm,具脉纹;雄蕊5;花盘杯状,有5裂齿;子房卵形,被细毛。分果片近圆形或肾形,直径约5mm;核有明显的中肋,两侧面具蜂窝状凹穴。花期2-3月,果期4-7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。在雨量充沛、云雾多、土壤和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,植株生长涟壮。要求含腐殖质多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。[br]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:扦插或用种子繁殖。清风藤的自然结果率不高,故多用扦插繁殖:春季,硬枝扦插,按行株距6cm×6cm斜插于土中,保持湿润。插后45-60d可定植。按行株距250cm×250cm开穴,施足基肥后选阴雨天种植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山谷、林缘灌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,灰黑色,光滑,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,呈短刺状。断面皮部较薄,灰黑色,木部黄白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苦;辛;温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;活血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鹤膝风;水肿;脚气;跌打肿痛;骨折;深部脓肿;骨髓炎;化脓性关节炎;脊椎炎;疮疡肿毒;皮肤瘙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大剂量30-6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煎水熏洗。
各家论述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“清风藤,近山处皆有之。罗思举《草药图》云:清风藤又名青藤,其木蔓延木上,四时常青。采茎用。南城具寻风藤即清风藤,蔓延屋上,土人取茎治风湿,云藤以夤缘枫树而出树梢者为真,夺枫树之精液,年深藤老,故治风有殊效,余皆无力。其藤大抵与木莲相类,厚叶木强,藤硬如木,粗可一握,黑子隆起,盖即络石一种,而所缘有异。又《本草拾遗》扶芳藤以枫树上者为佳,恐即一物。清风、扶芳,一音之转,土音大率如此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天葵子
- 千年不烂心
- 野荔枝果
- 仙人球
- 喜鹊肉
- 雪猪油
- 蓝萼香茶菜
- 金毛七
- 木棉皮
- 白蔻
- 阔叶箬竹
- 尿泡草
- 绛梨木子
- 黄花虱麻头
- 猫儿眼睛
- 橘
- 细木通
- 贵州远志
- 鳕鱼鳔
- 芨芨草
- 水葱
- 云南丹参
- 满山红
- 胡萝卜
- 满天星
- 腥藤
- 香茅花
- 鞭打绣球
- 苤蓝叶
- 葫芦藓
- 苦木
- 金精石
- 茄子根
- 寒莓
- 草木王
- 灰包
- 柴胡
- 铜锤玉带草
- 五代同堂
- 断血流
- 铁牛钻石
- 黄茄花
- 鸡蛋壳
- 胃友
- 白鹅膏
- 蓬蘽
- 桂花
- 楼梯草
- 梨果榕
- 棘胸蛙
- 鱼鳔
- 黄花香
- 黄筒花
- 蜗牛
- 胆星
- 千斤拔
- 美登木
- 细芦子藤
- 黄寿丹
- 川滇桤木
- 红果参
- 螳螂
- 花椒簕
- 化血胆
- 猫头
- 甘青雪莲花
- 香排草
- 耧斗菜
- 牛骨
- 狼萁草
- 牛目椒
- 对节树根
- 越南樟皮
- 长白鱼鳞松
- 青皮树
- 大黄
- 香蕈
- 夏至草
- 猪鬃草
- 狗舌草根
- 赤石脂
- 黄花蔷薇
- 黄葛树
- 蓝圆鲹
- 娃娃鱼
- 土圞儿
- 青香藤
- 奶浆果
- 熊脂
- 酒药花
- 岗梅
- 还亮草
- 朱蕉
- 马比木
- 黑芝麻
- 蚬壳
- 四大天王
- 野烟叶
- 莱菔子
- 海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