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蒿
《*辞典》:苦蒿
拼音注音
Kǔ Hāo
别名
克可日(维名)
出处
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50厘米,多分枝,叶互生,无柄,披针形,先端锐尖,基部有稀疏齿或裂片。头状花序单生于小枝顶端;总苞多数,排列为数层,边缘膜质,象鱼鳞;花淡紫红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路旁、田野等较干旱处。分布新疆。
化学成分
本品含生物碱0.033~0.037%、树脂状物质6.8%、鞣质3.03%。
功能主治
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,活血消肿。治痈疽疖疮,无名肿毒,关节炎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煎水洗或熬膏敷贴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苦蒿
拼音注音
Kǔ Hāo
英文名
all-grass of Creeping Acroptilon
出处
出自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顶羽菊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roptilon repens (L.) DC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顶羽菊 多年生草本,高约60cm。茎直立,多分枝,有纵棱,有淡灰色绒毛,地下部分黑褐色。叶互生;无柄;叶片披针形至条形,长2-10cm,先端锐尖,边缘有稀锐齿或裂片,或全缘,两面生灰色绒毛,有腺点,有时边缘有糙毛。头状花序单生枝端,直径1-1.5cm;总苞片形或宽卵圆形;苞片数层,覆瓦状排列,外层宽卵形,长约5mm,上半部透明,膜质,有柔毛,下半部绿色,质厚,内层披针形或宽披针形,长约1cm,先端狭尖,必生长柔软毛;花冠淡红紫色,长15-20mm。瘦果宽卵圆形,长约4mm,略扁平;冠毛白色,长8-10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干燥山坡、路旁、田野等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及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等地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成分顶羽菊素(re-pin)[1]。
药理作用
以食入顶羽菊,可引起黑质中性细胞坏死。所含的顶羽菊素对鸡胚感觉神经有较高的毒性[1]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微寒
功能主治
祛风湿;解热毒。主风湿关节炎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
各家论述
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清热解毒,活血消肿。治痈疽疖疮,无名肿毒,关节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五指毛桃根
- 万年藓
- 白鹇
- 万寿菊叶
- 瓦草
- 乌桕子
- 栲栗
- 榼藤
- 苦蘵根
- 蜈蚣藻
- 扛板归根
- 昆明堇菜
- 空心花
- 乌梅
- 昆明鸡血藤
- 六月瓜
- 五龙根
- 亮叶冬青根
- 蜈蚣刺
- 昆明鸡血藤根
- 蕹菜根
- 乌头叶蛇葡萄
- 五指毛桃果
- 苦竹沥
- 六轴子
- 苦芥
- 乌奴龙胆
- 乌苏里黄芩
- 扛板归
- 昆布
- 昆明鸡脚黄连
- 苦壶卢子
- 乌榄叶
- 柃木
- 五倍子
- 狼尾巴花
- 苦豆根
- 乌口树
- 李根皮
- 苦果
- 瓮菜癀
- 柯树皮
- 苦木叶
- 万寿菊花
- 苦甘草
- 库页悬钩子
- 苦糖果
- 炉甘果
- 库页悬钩子根
- 苦壶卢蔓
- 苦瓜叶
- 苦白蹄
- 苦蓢树
- 苦蘵
- 芜荑酱
- 万年蒿
- 苦良姜
- 万年青
- 冷饭果
- 苦天茄
- 乌柳
- 昆明堵喇
- 苦竹茹
- 捆仙丝
- 了哥利
- 乌木屑
- 苦木
- 苦楝皮
- 乌龟
- 五叶薯
- 苦地胆根
- 苦菜
- 吴萸叶五加
- 乌鸡骟
- 空心莲子草
- 糠谷老
- 丽子藤
- 苦连翘
- 乱草
- 万年松
- 空心泡
- 万年柏
- 无花果叶
- 棱萼母草
- 乌龙摆尾
- 苦竹笋
- 乌尼参
- 吴茱萸
- 望江青
- 乌骨藤
- 空心木
- 苦葵鸦葱
- 栗子
- 五味子
- 油茶花
- 土一枝蒿
- 空柄假牛肝
- 猪牙皂
- 百味参
- 鹿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