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叶小寒药
《中华本草》:毛叶小寒药
拼音注音
Máo Yè Xiǎo Hán Yào
别名
躲蛇生、避蛇灵、朱砂灵、躲蛇草、背蛇生、小南木香、岩蚌壳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川西马兜铃的根及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.f.thibetica(Franch.)S.M.Hwang采收和储藏:冬季挖根,洗净泥土,去须根;夏、秋季采藤茎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川西马兜铃 草质藤本。根圆柱形。幼枝被长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.5-4cm,被长柔毛;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6-12cm,宽2-4cm,先端钝尖,基部心形,上面幼时具白色短毛。花单生,稀2朵聚生叶腋;花梗长2-7cm,常下弯,近中部具小苞片;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,长5-10mm,下面被短柔毛;花被管中部急弯向上,下部圆柱形,直径3-8mm,弯曲处至檐部较窄,花被管外被白色长柔毛;檐部近盘状,直径2-3cm,边缘3浅裂,裂片平展,近等大,黄绿色,基部具紫色短条纹,喉部黄色;花药长圆形,成对贴生于蕊柱基部;子房圆柱形,被长绒毛;合蕊柱顶端3裂,裂片向下延伸,具疣状突起。蒴果长圆柱形,长3-7cm,具6棱。种子倒卵形,背面微凸,腹面微凹。花期4-6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
化学成分
根茎和根含有马兜铃酸(aristolochic acid)A,木兰花碱(magnoflorine)及挥发油。马兜铃总酸性成分含量为0.31%。
性味
苦;微辛;微寒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;散瘀止血;清热消食。主胃炎;胃及十二指肠溃疡;胃痛;腹痛;痢疾;鼻衄;痔疮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; 研末,1-1.5g,开水送,每日2-3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葛根
- 红根
- 蔓生百部
- 秋子梨
- 丝线吊芙蓉
- 毛黄连
- 黄花岩松
- 松寄生
- 红泽兰
- 赤杨
- 虫豆柴
- 马耳草
- 石楠
- 白鱼尾果
- 赤甲红
- 甘蔗
- 南沙参
- 老蛇头
- 木菠萝
- 毛水苏
- 梅花刺根
- 鳗鲡鱼
- 麋骨
- 米碎木皮
- 白云花根
- 茅瓜
- 毛翠雀花
- 毛蕨根
- 毛蜂斗草
- 木防己
- 糜穰
- 矮茎冷水花
- 美花风毛菊
- 芒花
- 蚂蚁花根
- 绿玉树
- 麦穗七
- 白千层皮
- 老龙皮
- 牡丹皮
- 斑蝥
- 鹿筋
- 龙珠
- 牦牛角
- 梅根
- 巴豆壳
- 络石果
- 罗星草
- 猫儿眼睛
- 茅栗叶
- 龙须草
- 崩疮药
- 巴山虎
- 蜡梅花
- 龙牙楤木叶
- 毛毡草
- 鳞瓦韦
- 毛草龙根
- 龙须藤
- 鲤鱼肠
- 白杜鹃花
- 芒小米草
- 狼尾巴花
- 斑花杓兰
- 量天尺
- 鹿藿根
- 龙州线蕨
- 龙江风毛菊
- 绿豆花
- 老鸦柿
- 脉耳草
- 凹裂毛麝香
- 芦荟根
- 白花杆
- 零陵香
- 庵 (艹闾)
- 辣椒
- 铃茵陈
- 菱蒂
- 猫脚印
- 白毛鹿茸草
- 半蒴苣苔
- 癞皮根
- 斑叶紫金牛
- 白草
- 艾麻草
- 波缘假瘤蕨
- 矮脚枫叶
- 白英
- 量天尺花
- 白子菜
- 阿里红
- 诃子核
- 枇杷花
- 木薯
- 芡实叶
- 丁香蓼
- 草威灵
- 芋头
- 广石豆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