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叶石楠
《中华本草》:毛叶石楠
拼音注音
Máo Yè Shí Nán
别名
邓向观根
英文名
Root of Oriental Photinia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鞠躬科植物毛叶石楠的根、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otinia villosa (Thunb.) DC.[Crataegus villosa Thunb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根,洗净,晒干。8-9月果实成熟时摘果,晒干。
原形态
毛叶石楠,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2-5m。小枝灰褐色,幼时生白色长柔毛,后脱落。叶互生;叶柄长1-5mm,有长柔毛;叶片草质,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3-8cm,宽2-4cm,先端尾尖,基部楔形,边缘上半部密生锐锯齿,幼时两面有白色长柔毛,老叶仅下面沿叶脉有柔毛。花两性;顶生伞房花序,有花10-20朵,总花梗和花梗有长柔毛;花梗在果期具疣点;苞片或小苞片钻形;早落,萼筒杯状,外面有长柔毛;萼片5,三角状卵形,外面有长柔毛;花白色,直径7-12mm,基部有短爪;雄蕊20;花柱3,离生。梨果椭圆形或卵形,直径6-8mm,红色或黄红色,稍有柔毛。花期4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1200m的山坡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油离37.90%,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(linoleic acid)和油酸(oleic acid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及花生酸(arachidic acid)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归经
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和中健脾。主湿热内蕴;呕吐;泄泻痢疾;劳伤疲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除湿热,止泻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毛叶石楠
拼音注音
Máo Yè Shí Nán
别名
糯米珠、邓向观
来源
蔷薇科毛叶石楠Photinia villosa (Thunb.)DC.,以根、果入药。
生境分布
贵州、江西。
化学成分
含儿茶精、鞣质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除湿热,止吐泻。治上吐下泻,赤白痢疾,恢复疲劳。
用法用量
鲜果4~5两,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早晚饭前各服1次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蛎菜
- 串铃草
- 毛足铁线蕨
- 蓝花茶
- 毛叶三条筋
- 蓝花葱
- 蝼蛄虾
- 蜡梅花
- 毛大丁草根
- 毛连
- 毛枝崖爬藤
- 毛稔根
- 裂蹄
- 夹蛇龟
- 毛果珍珠茅
- 毛莸
- 路旁菊
- 羚羊肉
- 生藤
- 毛柴胡
- 蓝花绿绒蒿
- 蓝花龙胆
- 裸柱菊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毛枝卷柏
- 毛麝香
- 毛根杜仲
- 小叶昏鸡头
- 侧柏叶
- 川防风
- 蓝锡莎菊
- 毛竹
- 毛风藤
- 蜡瓣花根
- 满山红根
- 毛叶白粉藤
- 蓝布正
- 蓝猪耳
- 毛木树叶
- 毛药
- 毛毡草
- 蓝桉根皮
- 藜
- 裂序楼梯草
- 茶子饼
- 稗根苗
- 鲤鱼
- 宽唇神香草
- 连翘
- 白花菜
- 臭矢菜
- 郁金香根
- 野梧桐
- 白花映山红
- 野木瓜果
- 独脚乌桕叶
- 野丁香
- 越橘果
- 淡味当药
- 断线蕨
- 淡菜
- 白背小报春
- 劲直酢浆草
- 吴茱萸
- 打箭菊
- 川素馨
- 黑头草
- 黑果
- 毛薯
- 土中闻
- 大蛇药
- 芦竹箨
- 蒲儿根
- 番薯藤
- 紫竹根
- 柏树油
- 薏苡叶
- 雀
- 松寄生
- 海金沙
- 狗肉
- 腰子草
- 灯笼草
- 白胶香
- 白粉藤
- 白背三七茎叶
- 独一味
- 白沙虫药
- 白花苋
- 白芍
- 野棉花
- 瓜蒌
- 滇高良姜
- 滴滴花
- 点腺过路黄
- 白毛藤根
- 野漆树根
- 点乳冷水花
- 东方乌毛蕨叶
- 白石榴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