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浆根
《中华本草》:酸浆根
拼音注音
Suān Jiānɡ Gēn
别名
天灯笼草根
英文名
Root of Franchet Groundcherry
出处
出自《蜀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酸浆及挂金灯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salis alkekengi L. Physalis alkekengia L.var .francheti (Mast.) Makino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基部常匍匐生根。茎高约40-80cm,基部略带木质。叶互生,常2枚生于一节;叶柄长约1-3cm;叶片长卵形至阔形,长5-15cm,宽2-8cm,先端渐尖,基部不对移狭楔形,下延至叶柄,全缘而波状或有粗芽齿,两面具柔毛,沿叶脉亦有短硬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长6-16mm,开花时直立,后来向下弯曲,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;花萼阔钟状,密生柔毛,5裂,萼齿三角形,花后萼筒膨大,弯为橙红或深红色,呈灯笼状包被将果;花冠辐状,白色,5裂,裂片开展,阔而短,先端骤然狭包被浆果;花冠辐状,白色,5裂,裂片开展,阔而短,先端骤然狭窄成三角形尖头,外有短柔毛;雄蕊5,花药淡黄绿色;子房上位,卵球形,2室。浆果球状,橙红色,直径10-15mm,柔软多汁。种子肾形,淡黄色。花期5-9月,果期6-10月。形态与原种相似,主要区别为:花梗几无毛或仅有稀疏毛,花萼除裂片毛较密外筒部稀疏;果成熟后果梗及果萼光滑无毛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和根茎呈细长圆柱形,略扭曲,直径1-2mm,表面皱缩,土棕色,节明显。略具青草气,味甚苦而微辛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归肺;脾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湿。主黄疸;疟疾;疝气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,鲜者24-30g。
注意
1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有堕胎之弊。[br]2.《闽东本草》:凡脾虚泄泻及湿痰忌用。
复方
①治疟: 天灯笼草根七株。去梗叶,洗净,连须切碎,酒二碗,煮鸭蛋二枚,同酒吃。(《纲目拾遗》)②治疝气: 鲜酸浆根一两(洗净),青壳鸭蛋一个。水、酒各半炖服,日服一次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蜀本草》:捣其汁,治黄病多效。2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利尿,镇咳,解热。3.《黑龙江中药》:治月经过多及产后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酸浆根
拼音注音
Suān Jiānɡ Gēn
出处
《蜀本草》
来源
为茄科植物酸浆的根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酸浆"条。
化学成分
含生物碱3α-巴豆酰氧托烷。
性味
①《蜀本草》:"绝苦。"
②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"苦,寒,无毒。"
归经
《闽东本草》:"入肺、脾二经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利水。治疟疾,黄疸,疝气。
①《蜀本草》:"捣其汁,治黄病多效。"
②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利尿,镇咳,解热。"
③《黑龙江中药》:"治月经过多及产后出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(鲜者0.8~1两)。
注意
①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有堕胎之弊。"
②《闽东本草》:"凡脾虚泄泻及湿痰忌用。"
复方
①治疟:天灯笼草根七株。去梗叶,洗净,连须切碎,酒二碗,煮鸭蛋二枚,同酒吃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②治疝气:鲜酸浆根一两(洗净),青壳鸭蛋一个。水、酒各半炖服,日服一次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酸猴儿
- 青竹标
- 蜀葵
- 深山酢浆草
- 山柏
- 丝带蕨
- 东北红豆杉
- 薄叶卷柏
- 大马蓼
- 南天竹梗
- 蛇果黄堇
- 露蜂房
- 鼠李根
- 山槟榔
- 酸浆
- 四大天王
- 酸模叶
- 土连翘
- 黍茎
- 水藁本
- 鲥鱼
- 疏松卷柏
- 铜罗汉
- 跌打草
- 八节毛
- 走游草
- 百灵草
- 砖子苗
- 丝瓜花
- 大脚菇
- 紫雪花
- 大块瓦
- 鲥鱼鳞
- 云实
- 锯锯藤
- 鸭肪
- 奶汁树
- 水接骨丹
- 鼠李皮
- 綟木
- 桧叶
- 麻黄根
- 金光菊
- 午时花
- 柏树油
- 八仙草
- 黄断肠草
- 扶桑花
- 地瓜藤
- 蚌壳草
- 粉绿藤
- 地精草
- 玳瑁肉
- 小通草叶
- 茱苓草
- 紫荆丫
- 八角莲叶
- 白马阴茎
- 蜂糖罐
- 白背叶根
- 灯台莲
- 驴阴茎
- 钓杆柴
- 柏树果
- 鳗鲡
- 野菱根
- 草苁蓉
- 烂茶叶
- 钩栲
- 广香藤
- 小九节铃
- 盐肤木
- 串铃草
- 小梾木
- 楤木白皮
- 蜥蜴
- 铁落
- 乌榄核
- 碎兰花根
- 水椎木
- 杜香
- 具苞水柏枝
- 马鞍藤
- 叶底红
- 郎伞木
- 蜈蚣草根
- 天韭
- 亮叶冬青
- 鬼羽箭
- 省沽油根
- 鲛鲨白
- 旱前胡
- 红香藤
- 猫儿屎果
- 骆驼蹄瓣
- 刺李
- 罗布麻
- 石彭子
- 玳瑁
- 花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