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茱萸
《*辞典》:食茱萸
拼音注音
Shí Zhū Yú
别名
越椒(《广雅》),檔子(《本草拾遗》),艾子(《本草图经》),辣子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果实。10~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达15米。树干上常有基部为圆环状凸出的锐刺,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,幼枝的髓部常中空。单数羽状复叶,长25~60厘米,最长的可达1米,叶柄长6~12厘米,基部膨大;小叶11~27,对生,纸质或厚纸质,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四形,长8~13厘米,宽2.5~4厘米,先端渐尖或尾尖,基部圆,略偏斜,边缘具浅圆锯齿,齿缝处有透明腺点,下面灰白色粉霜状。花单性,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,花小而多,淡青或白色,有短花梗,基部具尖卵形细小苞片;花萼5,广卵形,细小;花瓣5,长椭圆形,长约2.5毫米;雄花有雄蕊5枚,花丝线形,花药广椭圆形,药隔顶端有一透明腺点,退化子房极短小;雌花花柱短,柱头头状,子房略呈球形,由5心皮组成。蓇葖果由成熟的2~3心皮形成,果瓣的顶端具极短的喙,果皮红色。种子广椭圆形而近似半月形,棕黑色,带光泽。花期7~8月。果期10~11月。
本植物的树皮(樗叶花椒皮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疏林内或旷地上,以及山麓溪流附近较为湿润的地方,喜肥厚的土壤,分布我国东南部。
化学成分
种子和果皮均含异虎耳草素。
性味
辛苦,温,有毒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辛苦,大温,无毒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辛苦,大热。"
③《纲目》:"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温中,燥湿,杀虫,止痛。治心腹冷痛,寒饮,泄泻,冷痢,湿痹,赤白带下,齿痛。
①《药性论》:"治冷痹腰脚软弱,通身刺痛,肠风痔疾,杀肠中三虫,去虚冷。"
②《千金·食治》:"止痛下气,除咳逆,去五脏中寒冷,温中,诸冷实不消。"
③《唐本草》:"功用与吴茱萸同,少为劣耳,疗水气用之乃佳。"
④《食疗本草》:"主心腹冷气痛,中恶,除饮逆,又齿痛酒煎含之。"
⑤《本草拾遗》:"治恶血毒,起阳,杀牙齿虫痛。"
⑥《纲目》:"治冷痢带下,暖胃燥湿。"
⑦《重庆堂随笔》:"少食能疏风秘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注意
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①《药性论》:"畏紫石英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不可多食,多食冲眼,兼又脱发。"
③《纲目》:"动脾火,病目者忌之。"
复方
①治脾泻:豆蔻二颗,米醋面调裹之,置灰中煨令黄焦,和面研末,更以炒榄子末一两相和。又焦炒陈仓米为末,每用二钱煎作饮,调前二物三钱,旦、暮各一服。(《普济方》肉豆蔻方)
②治赤白带下:檔子、石菖蒲等分。为末。每旦盐酒温服二钱。(《经验方》)
③治蛇咬毒:食茱萸一两。为末。冷水调,分为三服。(《胜金方》)
④治中贼风,口偏不语者:食茱萸子一升,豆豉三升。以好酒五升。和煮四、五沸。冷服半升,日三、四服,得汗便差。
⑤治皮肉痒痛:酒二升,水五升,食茱萸子半升。煎取三升,去滓。微暖,洗之。
⑥治脚气冲心:食茱萸和生姜煮汁饮之。(④方以下出《食疗本草》)
各家论述
《本经逢原》:"食茱萸与吴茱萸性味相类,功用仿佛,而《本经》之文,向来错简在山茱萸条内。详其主心下寒热,即孟诜治心腹冷痛之谓;温中,逐寒湿痹,即中恶,去脏腑冷之谓……。虽常食之品,辛香助阳,能辟浊阴之滞。已上主治,岂山茱萸能之乎?其治带下冷痢,暖胃燥湿,水气浮肿用之,功同吴茱萸而力少逊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苏铁叶
- 舒戛千里光
- 鼠李根
- 砂漏芦根
- 算盘子
- 鼠妇
- 砂生槐
- 粟奴
- 蛇鲻
- 肾炎草
- 蒴藋赤子
- 砂茴香
- 粟米泔汁
- 石龙刍根
- 木香子
- 蛇退步
- 苏铁蕨
- 鲨鱼骨
- 肾萼金腰
- 繸瓣珍珠菜
- 苏铁根
- 石鮅鱼
- 短柄南蛇藤果
- 菘子
- 酸梅簕
- 薯莨
- 海蕴
- 罗汉果根
- 鳝鱼血
- 肾子藤
- 苏铁果
- 蛇床子
- 高原鸢尾子
- 石鳖
- 鸭头
- 苏木蓝
- 肾蕨
- 蛇不见
- 盘羊肺
- 莎草蕨
- 薯良
- 莎木面
- 素馨花
- 砂漏芦
- 茯神
- 紫茎棱子芹
- 神曲
- 肾果小扁豆
- 鼠肾
- 酸模叶
- 素兴花
- 穗花杉根
- 粉绿藤
- 胡芦巴
- 鸭脚木皮
- 石龙胆
- 赛金刚
- 黍茎
- 酥
- 肾经草
- 九仙草
- 粟米草
- 蒜梗
- 榕树皮
- 鼠李
- 石韦根
- 香茶菜
- 虱草花
- 黍根
- 石龙子
- 黄蜀葵根
- 山莴苣
- 杨梅核仁
- 鼬瓣花根
- 紫三角
- 莲子
- 葡萄叶秋海棠
- 鼠尾草
- 全蝎
- 紫竹根
- 白婆婆纳
- 马耳草
- 都咸子树皮
- 竹沥
- 麻蕡
- 松鼠
- 红鸡踢香
- 隔山撬
- 大鱼鳔花
- 黄鳝
- 地贵草
- 蜂胶
- 卷伞菌
- 泡桐花
- 黄金菊根
- 野兔骨
- 银叶柳
- 竹叶防风
- 盘龙参
- 一颗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