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质红菇
《中华本草》:革质红菇
拼音注音
Gé Zhì Hónɡ Gū
别名
大红菇、红菌子、青杠菌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红菇科真菌革质红菇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ssula alutacea (Pers .)[Agari-cus alutavea Pers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摘,洗去泥沙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菌盖宽5-16cm。平展而中部渐凹,湿时粘,不久干燥,深苋菜红色、鲜紫红色,边缘平滑,条纹不明显。菌肉白色。菌褶白色至淡乳黄色,后淡赭黄色,有时呈淡粉红色。菌柄近圆柱形,(4-3)cm×(1.5-3.5)cm。白色,中下部粉红色。孢子淡黄色,近球形,由小刺和脊突组成网状纹饰,(8-10.9)μm×(7-9.7)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针、阔叶混交林下。夏、秋季散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,中央下凹,直径6-16cm,深苋菜红色,边缘平滑或具不明显的条纹。菌肉白色。菌褶等长,有的基部交叉,褶间有横脉,乳黄色或淡赭黄色,褶的前缘带红色。菌柄类圆柱形,长3.5-13cm,直径1.5-3.5cm,白色或粉红色。
性味
甘;性平
功能主治
追风散寒;舒筋活络。主腰腿疼痛;手足麻木;筋骨不舒;四肢抽搐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;或入丸、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阿育魏实
- 苦杏仁
- 苦艾
- 鸽粪
- 榼藤子
- 苦芺
- 马蛋果
- 鸡蛋花
- 峨眉半边莲
- 艾片
- 水底龙
- 锅粑
- 鹅绒藤
- 过腰蛇
- 麦斛
- 苦荞头
- 鸡蛋果
- 鹅掌楸根
- 安徽杜鹃
- 鹅掌揪根
- 麦角
- 鸡娃草
- 阔齿兔唇花
- 高山芹根
- 贵州花椒
- 高山大戟
- 骨把
- 阔叶水竹叶
- 粗叶卷柏
- 艾实
- 苦苣
- 苦楝花
- 苦瓜根
- 二色补血草
- 苦生叶
- 峨眉观音座莲
- 矮杨梅果
- 八仙花
- 苦芦骨
- 鸡嗉子花
- 矮茎冷水花
- 款冬花
- 篑草
- 苦壶卢
- 苦葛花
- 麻鱼骨
- 节节草
- 峨山雪莲花
- 葵花大蓟
- 小红藤
- 八爪金龙
- 马蔺子
- 苦参实
- 贵州追风散
- 鸡心七
- 苦菜花子
- 二歧根莲花根
- 鸡蛋七叶
- 鸡桑叶
- 麻滓
- 苦瓜子
- 女金丹
- 阔叶假参
- 栲栗
- 龟肉
- 空心花
- 鸡肫草
- 赶山鞭
- 鹅
- 革叶蓼
- 麻叶绣球
- 麻楝
- 鲛鱼胆
- 鬼毛针
- 高粱泡
- 过江龙子
- 柯榔木
- 二仙桃
- 保山附片
- 苦刺
- 苦竹根
- 枯萝卜
- 萼果香薷
- 马蹄草
- 麻柳树根
- 鬼箭羽
- 鳡鱼
- 贯众
- 苦瓜藤
- 高粱火焰苞
- 苦瓜
- 庵闾
- 鄂西粗筒苣苔
- 麻秸
- 鸡掌七
- 浮尸草
- 安胎药
- 鹗骨
- 庵 (艹闾)
- 鸡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