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半边莲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峨眉半边莲
拼音注音
é Méi Bàn Biān Lián
别名
观音莲、半边莲、峨眉莲座蕨
英文名
Omei Angiopteris, rhizome of Omei Mountain Angiopteris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ngiopteris omeiensis Ching2.Angiopteris petiolulata Ching3.Angiopteris sinica Ching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去叶柄与须根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峨眉莲座蕨,多年生草本,高1.5-2m。根状茎肥大,肉质,圆球形。叶片纸质,长达80cm,二回羽状,羽片7-9对,互生,斜向上,长30-45cm,中部宽13-20cm,向基部稍狭,羽柄长3cm,单数羽状,羽轴向顶端无翅;小羽片约20对,基部的长5-8cm,上方的小羽片长7-11cm,宽8-13mm,线状披针形,淅尖头,基部略为心形,不对称,有长约2mm的小柄,过缘有圆锯齿,先端有尖锯齿。叶脉开展,单一或二叉分枝,较明显。中脉下面稍有鳞片疏生,干后上面为褐绿色,下面为黄绿色;叶具长柄,粗如中指。孢子囊群长圆形,由11-15个孢子囊组成,彼此接近,生于叶背面近边缘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林下、沟谷中及灌木林下阴湿处。2.生于山麓沟谷中。3.生于海拔650m处林下沟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四川。
性味
苦;淡;凉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除风湿;利小便;清热解毒;止咳嗽。主风湿骨痛;肺病热咳;腮腺炎;小便不利;血痢;痈肿热毒;蛇咬伤;肺热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理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峨眉半边莲
拼音注音
é Méi Bàn Biān Lián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。秋季采挖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.5~2米。根状茎肥大,肉质,圆球形。叶片纸质,长达80厘米,二回羽状,羽片7~9对,互生,斜向上,长30~45厘米,中部宽13~20厘米,向基郎稍狭,羽柄长3厘米,单数羽状,羽轴向顶端无翅;小羽片约20对,基部的长5~8厘米,上方的小羽片长7~11厘米,宽8~13毫米,线状披针形,渐尖头,基部略为心形,不对称,有长约2毫米的小柄,边缘有圆锯齿,先端有尖锯齿。叶脉开展,单一或二叉分枝,较明显。中脉下面稍有鳞片疏生,于后上面为褐绿色,下面为黄绿色;叶具长柄,粗如中指。孢子囊群长圆形,由11~15个孢子囊组成,彼此接近,生于叶背面近边缘处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沟谷中及灌木林下阴涅处。分布四川。
性味
苦淡,凉。
功能主治
除风湿,利小便。治风湿骨痛,肺病热咳,腮腺炎,小便不利,血痢,痈肿热毒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火焰草
- 鼻烟
- 枯萝卜
- 火头根
- 洋白蜡树
- 大绿藤
- 青蒿
- 蝉翼藤
- 樟木子
- 真藓
- 茉莉花
- 鱼蓼
- 温泉
- 龙常草
- 多花胡枝子
- 紫背天葵草
- 独叶白芨
- 竹节七
- 石榴叶
- 红大戟
- 高粱泡叶
- 牛目椒
- 羊奶子
- 小年药
- 柿漆
- 白子菜
- 遍地金
- 银朱
- 毛茎马兰
- 鸭公树子
- 北鱼黄草
- 毛根杜仲
- 刚毛尖子木
- 鼹鼠
- 粳米
- 白藤
- 水翁皮
- 毛果小甘菊
- 粘鱼须
- 山高粱
- 千金坠
- 嫁(虫戚)
- 鲤鱼鳞
- 猴樟
- 黄瘤孢
- 建神曲
- 竹林消
- 蚂蚁上树
- 荷青花
- 金钮扣
- 狭叶山胡椒
- 尖耳贯众
- 制何首乌
- 牛舌草
- 小茜草
- 青蛇莲
- 梅花刺果
- 赤小豆花
- 红榔木
- 马桑树皮
- 齿叶橐吾
- 南方红豆杉
- 白腹锦鸡
- 达仑木
- 蕨
- 木瓜
- 东北桤木
- 刺血红
- 高山唐松草
- 鹄绒毛
- 苜蓿
- 毛脉南蛇藤
- 八角枫
- 老鼠脚迹
- 东紫堇
- 壁钱
- 圆叶茅膏菜
- 信石
- 豨莶果
- 粘毛黄花稔
- 肥皂荚
- 铰剪藤
- 鳖甲
- 朱蕉
- 马尾连
- 可爱花
- 大毛红花
- 猪毛针
- 圣罗勒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山丹花
- 山东肿足蕨
- 花生油
- 密花角蒿
- 四季海棠
- 打箭菊
- 雪里开
- 地锦草
- 四时青
- 山岗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