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半边莲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峨眉半边莲
拼音注音
é Méi Bàn Biān Lián
别名
观音莲、半边莲、峨眉莲座蕨
英文名
Omei Angiopteris, rhizome of Omei Mountain Angiopteris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ngiopteris omeiensis Ching2.Angiopteris petiolulata Ching3.Angiopteris sinica Ching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去叶柄与须根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峨眉莲座蕨,多年生草本,高1.5-2m。根状茎肥大,肉质,圆球形。叶片纸质,长达80cm,二回羽状,羽片7-9对,互生,斜向上,长30-45cm,中部宽13-20cm,向基部稍狭,羽柄长3cm,单数羽状,羽轴向顶端无翅;小羽片约20对,基部的长5-8cm,上方的小羽片长7-11cm,宽8-13mm,线状披针形,淅尖头,基部略为心形,不对称,有长约2mm的小柄,过缘有圆锯齿,先端有尖锯齿。叶脉开展,单一或二叉分枝,较明显。中脉下面稍有鳞片疏生,干后上面为褐绿色,下面为黄绿色;叶具长柄,粗如中指。孢子囊群长圆形,由11-15个孢子囊组成,彼此接近,生于叶背面近边缘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林下、沟谷中及灌木林下阴湿处。2.生于山麓沟谷中。3.生于海拔650m处林下沟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四川。
性味
苦;淡;凉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除风湿;利小便;清热解毒;止咳嗽。主风湿骨痛;肺病热咳;腮腺炎;小便不利;血痢;痈肿热毒;蛇咬伤;肺热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理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峨眉半边莲
拼音注音
é Méi Bàn Biān Lián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。秋季采挖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.5~2米。根状茎肥大,肉质,圆球形。叶片纸质,长达80厘米,二回羽状,羽片7~9对,互生,斜向上,长30~45厘米,中部宽13~20厘米,向基郎稍狭,羽柄长3厘米,单数羽状,羽轴向顶端无翅;小羽片约20对,基部的长5~8厘米,上方的小羽片长7~11厘米,宽8~13毫米,线状披针形,渐尖头,基部略为心形,不对称,有长约2毫米的小柄,边缘有圆锯齿,先端有尖锯齿。叶脉开展,单一或二叉分枝,较明显。中脉下面稍有鳞片疏生,于后上面为褐绿色,下面为黄绿色;叶具长柄,粗如中指。孢子囊群长圆形,由11~15个孢子囊组成,彼此接近,生于叶背面近边缘处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沟谷中及灌木林下阴涅处。分布四川。
性味
苦淡,凉。
功能主治
除风湿,利小便。治风湿骨痛,肺病热咳,腮腺炎,小便不利,血痢,痈肿热毒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五转七
- 长石
- 肉珊瑚
- 血人参
- 豨莶果
- 草牡丹
- 软骨过山龙
- 龙棕
- 大黑药
- 天文草
- 落新妇
- 荚蒾
- 龙牙楤木叶
- 粟米草
- 仙鹤草根芽
- 人参芦
- 紫玉簪
- 柔软石韦
- 小球藻
- 红三七
- 盘石龟
- 鸡骨常山
- 黄珠子草
- 棱叶韭
- 继木[檵木]
- 酸模叶
- 柘耳
- 西南文殊兰
- 麋脂
- 木瓜枝
- 鲟鱼
- 金色狗尾草
- 独角芋
- 河豚子
- 鸡肝散
- 白线薯
- 罗伞树
- 牛胆参
- 赤雹
- 大皮消
- 牙新渊
- 玉米
- 红花月见草
- 罗望子叶黄檀
- 猕猴桃藤中汁
- 獾油
- 柔毛水杨梅
- 秋牡丹根
- 鲛鱼皮
- 火索麻
- 小花鸢尾
- 海芋
- 鹿茸草
- 齿瓣延胡索
- 地骷髅
- 黄栌根
- 鹅绒藤
- 地涌金莲
- 青竹标
- 掐不齐
- 白带草
- 人头七
- 大管
- 翅果藤
- 山牛毛毡
- 鸡脚刺
- 单肾草
- 鸡雪莲
- 茄根
- 窿缘桉叶
- 长圆叶梾木枝叶
- 紫珠叶
- 麻腊干
- 金鸡尾巴草根
- 鹈鹕油
- 鸡大腿
- 刺子莞
- 球兰
- 马皮
- 光背杜鹃
- 白花甜蜜蜜
- 莨菪
- 壶卢秧
- 鲫鱼骨
- 苍蝇草
- 鲚鱼
- 鸡毛菜
- 石参
- 翅果唐松草
- 鸡血
- 人指甲
- 鲛鲨白
- 大麻药
- 独角牛
- 长隔距兰
- 鸡屎白
- 雪三七
- 鳝鱼头
- 温大青
- 蛇疙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