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苋根
《中华本草》:杯苋根
拼音注音
Bēi Xiàn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苋科植物杯苋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athula prostrata(L.) Bl.[Achyranthesprostrata L.」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-50cm。根细长。茎上升或直立,钝四棱形,具分枝,有灰色长柔毛,节部带红色,加租,基部数节生不定根。叶对生;叶柄长1-7mm,有长柔毛;叶片菱状倒卵形或菱状长圆形,长1.5-6cm,宽6-30mm,先端圆钝,微凸,中部以下骤然变细,基部圆形,上面绿色,幼时带红色,下面苍白色,两面有长柔毛,具缘毛。总状花序由多数花丛而成,顶生和最上部叶腋生,直立,长4-35cm;总梗延伸,不分枝,密生灰色柔毛;花丛具长约1mm的花梗,在花序下部的花丛间距离较远,愈向上距离愈近,初直立,后开展,最后反折,下部花丛由2-3朵两性花及数朵不育花而成,愈向花序上部,花丛内的不育花数目愈减少,最上部花丛仅有1朵两性花,而无不育花,果实成熟时,整个花丛脱落;苞片长1-2mm,先端长渐尖,授粉后反折;两性花白花被片卵状长圆形,长2-3mm,淡绿色,先端渐尖,具凸尖外面有白色长柔毛,内面无毛,具3-5脉;雄蕊花丝长3-4mm,基部连合部分仅长1mm;退化雄蕊长方形,长0.5mm,先端截形,具2浅裂或凹缺。胞果球形,直径约0.5mm,无毛,带绿色;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,长约1.5mm,花后稍延长,先端钩状,基部有长柔毛。种子卵状长圆形,极小,褐色,光亮。花、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台湾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肠利湿。主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八角莲
- 白花菜根
- 曲花紫堇
- 芭蕉子
- 杯苋
- 斑叶兰根
- 带鱼
- 芭蕉叶
- 白鹅膏
- 白榄根
- 柄果槲寄生
- 白云瓜叶
- 杄木
- 白果紫草
- 白菊花根
- 榆皮涎
- 枪乌贼
- 羌活鱼
- 白叶刺根
- 桤木枝梢
- 白侧耳
- 白骨走马
- 八角金盘
- 白花草
- 包谷火焰包
- 巴茅果
- 白蒿花
- 白松塔
- 百味叶
- 柱果木榄叶
- 白千层叶
- 芭茅果
- 漆姑草
- 青鱼胆草
- 金钱草
- 大蝎子草
- 白刺花叶
- 百合子
- 虱子草
- 荠苨苗
- 扁藤叶
- 柏脂
- 海龟
- 白花苋
- 白蜡树叶
- 白果树皮
- 拔毒草
- 白杨树皮
- 荠宁
- 白果叶
- 白鱼尾果
- 白叶瓜馥木
- 漆子
- 扁藤
- 四川红淡叶
- 八角枫叶
- 蚯疽草
- 抱树莲
- 秦皮
- 槭叶草
- 白粉藤
- 秋枫
- 斑杖
- 白花蛇头
- 白榔皮
- 球穗花千斤拔
- 白石脂
- 变色红菇
- 白药子
- 秋牡丹根
- 土人参
- 败火草
- 宽叶返魂草
- 土荆芥
- 白鱼
- 青溪鳞毛蕨
- 青粱米
- 白花藤
- 青蛙
- 桤木
- 布朗耳蕨
- 白对节子叶
- 北豆根
- 白皮
- 白花猪母菜
- 扁竹兰
- 白花蛇目睛
- 篱天剑
- 鸜雉
- 寒水石
- 白蜡花
- 冬瓜
- 白花岩青兰
- 白暨豚
- 山狸子肉
- 蟛蜞菊
- 瓜馥木
- 扁蕾
- 百脉根
- 毛轴铁角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