獭皮毛
《中华本草》:獭皮毛
拼音注音
Tǎ Pí Máo
英文名
Otter skin and fu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鼬科动物水獭、江獭、小爪水獭的皮毛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utra lutra Linnaeus2.Lutra perspicillata Geoffroy3.Aonyx cinerea Illiger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,剥取皮,撑开,晾开。
原形态
1.体细长呈圆筒状,长60-80cm,体重2-7.5kg;雄较雌大。头部宽而稍扁,吻端短粗,须粗硬,鼻垫小,眼小,耳小而圆。四肢粗短,趾间具蹼。爪短、侧扁而尖锐;下额中央有数根短的硬须;在前肢腕垫后面有较短的刚毛数根。尾长,超过体长之半。全身毛短而密,有光泽。上唇白色,颊两侧及颈下为污白色。腹毛较长呈栗棕色,余者毛色为棕褐色或咖啡色。2.江獭,外形与普通水獭相似,但体形较大,体重可达15kg以上。头大,耳短小而圆,鼻垫裸露的上缘与毛区的交界处,除中央稍凸外,几乎有一直线。四肢指(趾)爪,比小爪水獭略大。尾长约为体长之半,尾形甚扁阔,末端尾毛甚短。体毛短呈浅黑褐色,两颊、颈侧和颏喉部针毛白色或灰白色,绒毛浅灰褐色。四肢毛色稍显棕黄色。3.小爪水獭,体形扁而显和。体重一般不超过3kg。鼻垫上缘与毛区交界处一直线横过;脸部触须与水獭无异唯下颌的正前方和两侧有几根短刚毛;爪极小,趾垫甚发达。牙齿特征与水獭相似,但缺第1上前臼齿,下颌门齿横列整齐。全身被咖啡色毛,毛尖显白色,具光泽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栖息于河流、湖泊、水透明度较大、水生植物较少而鱼类较多处。具夜行性,以各种鱼类为食。2.生活于江河流域与海岸。集群生活,以鱼为食。性凶猛,也与犬斗。3.小生活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营半水栖生活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2.分布于广东珠江口沿海和云南南部地区。3.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水利;解毒;止血。主水饮;痔疮;烧烫伤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烧灰研末,3-6g。外用:适量,烧灰撒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拾遗》:主水YIN病,煮法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獭皮毛
拼音注音
Tǎ Pí Máo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鼬科动物水獭的皮毛。
功能主治
《本草拾遗》:"主水癊病,煮汁服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藤乌
- 甜叶菊
- 甜瓜
- 头花杜鹃
- 荠苨
- 狐肉
- 紫菜
- 广东土牛膝
- 厚朴果
- 黄花虱麻头
- 紫苏子
- 薜荔果
- 葱须
- 蓝茶
- 马尾伸筋
- 水朝阳花
- 毛草龙根
- 紫荆果
- 橘络
- 蛇鲻
- 照山白
- 苏铁
- 茄根
- 黑牵牛
- 擘蓝
- 鲃鱼
- 紫花卫矛
- 矮脚苦蒿
- 赶风柴
- 红背酸藤
- 紫玉盘
- 高山唐松草
- 鷃
- 含羞草根
- 菘子
- 轮叶棘豆
- 海龙
- 罗汉果
- 杏仁
- 舒筋草
- 小花清风藤
- 崖姜
- 腺毛金星蕨
- 牛脾
- 牛耳枫子
- 油茶
- 乌骨鸡
- 蛇含
- 文竹
- 棒棒木
- 芡实
- 蔓草虫豆
- 鹰嘴爪
- 芦茎
- 棕树根
- 葫芦叶
- 西南槐树
- 大地棕根
- 芦笋
- 广西莪术
- 双肾子
- 龙胡子
- 四照花果
- 白接骨
- 庐山楼梯草
- 芙蓉菊根
- 对节树根
- 鸭肪
- 禹粮土
- 船形乌头
- 牛大力
- 庐山香科科
- 酸猴儿
- 地耳草
- 黑草
- 茅香花
- 牛肚
- 十两叶
- 蒙莸
- 西瓜子壳
- 细叶刺针草
- 大田基黄
- 荨麻
- 陆英根
- 紫楠
- 黑骨走马
- 大粘药
- 蚕蜕
- 荚蒾
- 鱼尾葵叶
- 沙柳
- 苍蝇草
- 牛角藓
- 五月霜
- 太白丽参
- 白侧耳
- 竹叶子
- 绿萼梅
- 鳍蓟
- 沙茴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