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藓
《中华本草》:真藓
拼音注音
Zhēn Xiǎn
别名
垣衣、屋游、古屋瓦苔、银叶真藓
出处
1.《别录》下品记有屋游,云:“屋游生屋上阴处。八月、九月采。”2.《本草经集注》云:“此瓦屋上青苔衣也。”3.垣衣在《别录》列为中品,云:“生古垣墙阴或屋上。”4.《纲目》云:“此乃砖墙城垣上苔衣也。生屋瓦上者,即为屋游。”屋游及垣衣其原植物均与本品相似。此皆指阴湿墙头及屋顶上习见的真藓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真藓科植物真藓的植物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yum argenteum Hedw.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体密集丛生,银白色、灰绿色。茎高约1cm,单一或基部分枝。叶紧密覆瓦状排列,阔卵形,具细长的毛状尖;叶边全缘,常内曲;中肋粗,突出叶尖。叶细胞薄壁,上部细胞白色透明,近于菱形,基部细胞呈长方形。蒴柄红色,直立。孢蒴近于长梨形,下垂。褐红色。蒴齿两层。孢子球形,有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住房周围和低山土坡及薄土岩面或火烧后的林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多干缩;银灰绿色,有银白色光泽。茎单一或基部分枝,纤细,长约1cm,基部有紫红色假根。叶紧密,覆瓦状排列,宽卵形,长约1mm,宽约0.6mm,全缘,常内曲,先端具无色的小尖;中肋明显,突出叶尖;叶片的1/4-1/3上部细胞无叶绿体,白色透明。蒴柄紫红色,长1-2cm;孢蒴近于长梨形,紫褐色,下垂。质柔韧,易碎。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真藓含芹菜素(apigenin),木犀草素(luteolin),芹菜素7-0-β-D吡喃葡萄糖甙(apigenin 7-0-β-D-glucopyranoside),木犀草素7-0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luteolin 7-0-β-D-glucopyranoside),芹菜素 7-O-β-D-(6"-O-丙二酰基)吡喃葡萄糖甙(apigenin 7-O-β-D-(6"-O-malonyl) glucopyranoside〕,木犀草素 7-0-β-D-(6"-0-丙二酰基)吡喃葡萄糖甙(luteolin 7-0-β-D-(6"-0-malonyl)glucopyranoside〕,异高山黄芩素 7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isoscutellarein 7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8-羟基木犀草素 7-0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8-hypoletin 7-O-β-D-glucopyranoside)。
性味
甘;微涩;凉;无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血。主细菌性痢疾;黄疸;鼻窦炎;痈疮肿毒;烫火伤;衄血;咳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捣碎后用纱布包好塞鼻孔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鹿草
- 山茶花
- 鹿胆
- 苦草
- 瓦韦
- 蛞蝓
- 鸭头
- 鹬肉
- 鹿筋
- 藕节
- 乌柳
- 黍米
- 蛇鲻
- 鹿脂
- 蛇菰
- 黎豆
- 藕粉
- 乌榄
- 鷩雉
- 舞草
- 猬菊
- 芭茅
- 苦蘵
- 薜瓣
- 蝤蛴
- 文蛤
- 鼻烟
- 鹿齿
- 鸭血
- 栲栗
- 蝌蚪
- 豹骨
- 鹿髓
- 苦瓜
- 蜀漆
- 鱼翅
- 鼠妇
- 微籽
- 苦茄
- 鸜雉
- 鱼草
- 鮠鱼
- 鹿肉
- 雨韭
- 酥油
- 鱼狗
- 乌桕
- 蜗牛
- 鱼油
- 苦芥
- 瓦草
- 黑塔子
- 苦夭
- 鹿胎
- 鹿药
- 苦菜
- 鱼蓼
- 苦木叶
- 蛇胆
- 苦瓠叶
- 榼藤
- 鹿肾
- 赛葵
- 蜀葵
- 鼠脂
- 鼺鼠
- 蝙蝠
- 锯鲨卵
- 莴苣子
- 胡莲
- 苦芦骨
- 文竹
- 鹊豆
- 菵米
- 萹蓄
- 黍根
- 窝儿七
- 鱼胶
- 鳝鱼
- 苦壶卢
- 腽肭脐
- 韶子
- 翁波
- 蓖麻叶
- 鳖胆
- 青稞
- 苦丁
- 鹿角
- 麝肉
- 青皮
- 蓖麻子
- 鸭涎
- 鹦鹉
- 猬胆
- 贝齿
- 鹰骨
- 鸨肉
- 鼹鼠
- 鳖甲
- 胃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