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桐皮
《*辞典》:浙桐皮
拼音注音
Zhè Tónɡ Pí
别名
椿椒、鼓钉树、海桐皮
英文名
Ailanthus-like Pricklyash Bark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.et Zucc.的树皮。夏季剥取树皮,将钉刺向内折,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3~10m,树干和枝有钉刺。单数羽状复叶;小叶9~23,厚纸质,对生,矩圆形至长椭圆形,长7~13cm,宽2~4cm,顶端渐尖,基部圆形,稍不对称,边缘有浅钝锯齿,上面齿缝间有1透明腺点,下面苍绿色,有稀疏腺点。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;花小,单性,淡绿色,5数;雄花雄蕊药隔顶端有1腺点,退化心皮短小。骨突果红色,顶端有短喙。种子棕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7~8月,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密林或路旁湿地。产于浙江。
形状
树皮薄板状或卷曲,厚1.5~3mm。外表面黑灰色或淡黑灰色,并有灰白色斑纹,多皱缩纵条纹及纵向凹纹,有乳头状钉刺;内表面黄棕色,有细密纵纹。质硬脆,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性平,味苦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衡州乌药碱(laurifoline)、茵芋碱(skimmianine)及木兰碱(magnoflorine)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通经络。用于腰膝疼痛、顽痹、疥癣。
复方
同属植物[b]朵椒[/b]Z.molle Rehd.的树皮同作浙桐皮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斑楮头红
- 黑腺珍珠菜
- 白果根
- 猪髓
- 贵州獐牙菜
- 白八角莲
- 豆腐泔水
- 黄金线
- 杯苋根
- 黄颡鱼
- 杂交景天
- 柘木
- 鸐雉
- 白花菜根
- 杯苋
- 黄麻
- 白榄根
- 白花甜蜜蜜
- 姊妹树
- 斑叶兰根
- 枝儿条
- 白刺花叶
- 泽珍珠菜
- 白花杆
- 扁藤叶
- 黑根药
- 柏脂
- 竹荪
- 豆豉姜
- 贵州落地金钱
- 黑骨蕨
- 冰糖
- 高山羊不吃
- 高粱
- 龟血
- 白果树皮
- 拔毒草
- 鬼羽箭
- 白杨树皮
- 钩藤
- 豆腐渣果根
- 白木
- 白杨树
- 仔榄树
- 白花夏枯草
- 猪大肠
- 中华短肠蕨
- 高脚落山箕根
- 白侧耳
- 崩疮药
- 展花乌头
- 中华石龙尾
- 白前
- 栉叶蒿
- 八角金盘
- 白花草
- 白松塔
- 包谷火焰包
- 中华胡枝子
- 棕榈叶
- 豆蔻
- 巴茅果
- 珍珠风
- 浙皖粗筒苣苔
- 黄金菊根
- 赶黄草
- 过山消
- 宜梧叶
- 豆蔻壳
- 达仑木
- 直萼黄芩
- 獐骨
- 包袱七
- 胆汁
- 白牛尾七
- 短柄南蛇藤果
- 龟甲
- 白枪杆
- 扒地蜈蚣
- 豆角柴
- 白冷草
- 白栎
- 柞木
- 贵州卷柏
- 竹蠹虫
- 短腺小米草
- 白升麻
- 泽藓
- 短叶蹄盖蕨
- 竹黄
- 棕榈花
- 短蕊万寿竹
- 鬼针草
- 棕板
- 白叶火草
- 白花穿心莲
- 黄麻梗虫
- 鬼灯笼根
- 栗柄金粉蕨
- 白花菜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