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桐皮
《*辞典》:浙桐皮
拼音注音
Zhè Tónɡ Pí
别名
椿椒、鼓钉树、海桐皮
英文名
Ailanthus-like Pricklyash Bark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.et Zucc.的树皮。夏季剥取树皮,将钉刺向内折,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3~10m,树干和枝有钉刺。单数羽状复叶;小叶9~23,厚纸质,对生,矩圆形至长椭圆形,长7~13cm,宽2~4cm,顶端渐尖,基部圆形,稍不对称,边缘有浅钝锯齿,上面齿缝间有1透明腺点,下面苍绿色,有稀疏腺点。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;花小,单性,淡绿色,5数;雄花雄蕊药隔顶端有1腺点,退化心皮短小。骨突果红色,顶端有短喙。种子棕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7~8月,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密林或路旁湿地。产于浙江。
形状
树皮薄板状或卷曲,厚1.5~3mm。外表面黑灰色或淡黑灰色,并有灰白色斑纹,多皱缩纵条纹及纵向凹纹,有乳头状钉刺;内表面黄棕色,有细密纵纹。质硬脆,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性平,味苦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衡州乌药碱(laurifoline)、茵芋碱(skimmianine)及木兰碱(magnoflorine)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通经络。用于腰膝疼痛、顽痹、疥癣。
复方
同属植物[b]朵椒[/b]Z.molle Rehd.的树皮同作浙桐皮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髓
- 瘤孢地菇
- 海龟
- 石榴根皮
- 鹿梨根皮
- 猪大肠
- 野芫荽
- 野洋烟根
- 棕板
- 省沽油根
- 泽藓
- 石花菜
- 草菇
- 鹿药
- 石决明
- 安徽小檗
- 木豆
- 吊山桃
- 川楝子
- 樟木钻
- 石床
- 猪肺
- 龙角草
- 樟柳头
- 龙棕
- 石苁蓉
- 银线草
- 石蚕
- 石椒草
- 石胆草
- 石血
- 大黄蜂子
- 鹿角
- 鸬鹚肉
- 沼地马先蒿
- 樟树叶
- 樟树根
- 浙江七叶树
- 棕榈子
- 猪毛蕨
- 鹿葱
- 鯮鱼
- 鳢鱼胆
- 清香桂
- 石珠
- 石通
- 矮脚罗伞
- 大叶藜
- 降香
- 猴枣
- 杨梅树皮
- 石长生
- 锅焦
- 朱砂
- 沼泽念珠藻
- 獐肉
- 天目木姜叶
- 鹿角霜
- 石羊菜
- 王不留行
- 莿(木冬)
- 挖耳草根
- 樟梨子
- 毛茛
- 粗皮蛙
- 驴耳风毛菊
- 鹿脂
- 矮脚南
- 海马
- 浙江铃子香
- 梓菌
- 鸡骨香
- 角翅卫矛
- 辣蓼草
- 红辣蓼
- 假辣蓼
- 阿利藤
- 丛毛榕根
- 石蜐
- 矮脚枫叶
- 鸬鹚(鸬鹚)
- 钩苞大丁草
- 红花刺参
- 黄河裸裂尻鱼
- 红叶木姜子根
- 青活麻
- 黑老虎
- 蜂房
- 倒吊笔
- 紫花络石
- 搜山虎
- 朴树根皮
- 花叶九节木
- 土牡蛎
- 菊花根
- 荭草花
- 梧桐
- 青兔耳风
- 地花生
- 钩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