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桐皮
《*辞典》:浙桐皮
拼音注音
Zhè Tónɡ Pí
别名
椿椒、鼓钉树、海桐皮
英文名
Ailanthus-like Pricklyash Bark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.et Zucc.的树皮。夏季剥取树皮,将钉刺向内折,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3~10m,树干和枝有钉刺。单数羽状复叶;小叶9~23,厚纸质,对生,矩圆形至长椭圆形,长7~13cm,宽2~4cm,顶端渐尖,基部圆形,稍不对称,边缘有浅钝锯齿,上面齿缝间有1透明腺点,下面苍绿色,有稀疏腺点。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;花小,单性,淡绿色,5数;雄花雄蕊药隔顶端有1腺点,退化心皮短小。骨突果红色,顶端有短喙。种子棕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7~8月,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密林或路旁湿地。产于浙江。
形状
树皮薄板状或卷曲,厚1.5~3mm。外表面黑灰色或淡黑灰色,并有灰白色斑纹,多皱缩纵条纹及纵向凹纹,有乳头状钉刺;内表面黄棕色,有细密纵纹。质硬脆,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性平,味苦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衡州乌药碱(laurifoline)、茵芋碱(skimmianine)及木兰碱(magnoflorine)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通经络。用于腰膝疼痛、顽痹、疥癣。
复方
同属植物[b]朵椒[/b]Z.molle Rehd.的树皮同作浙桐皮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荆根皮
- 猪髓
- 蛤蟆草
- 杂交景天
- 竹叶参
- 伴蛇莲
- 真藓
- 六月雪
- 朱砂藤
- 桃儿七果
- 麻妹条叶
- 紫荆果
- 竹柏根
- 白背三七
- 紫椴
- 紫绿草
- 八角乌
- 泽珍珠菜
- 八宝茶
- 獐耳细辛
- 獐骨
- 紫云英马蓝
- 石笔海胆
- 浙皖粗筒苣苔
- 狗牙根
- 辐射石豆兰
- 朱砂菌
- 紫茎棱子芹
- 八哥
- 珍珠风
- 中华胡枝子
- 猪大肠
- 中华短肠蕨
- 棕板
- 八仙草
- 中华石龙尾
- 展花乌头
- 赤芍药
- 棕榈花
- 泽藓
- 艾虎
- 阿里红
- 大叶桉果
- 大脖子药
- 芸香
- 竹蜂
- 竹蠹虫
- 猫头
- 矮卫矛
- 柞木
- 羊骨
- 中华莛子藨
- 紫藿香
- 阿魏侧耳
- 洋蓍草
- 槐胶
- 野芝麻
- 白千层叶
- 安徽小檗
- 樟木钻
- 子楝树叶
- 皱杓兰
- 麋茸
- 冷饭果叶
- 血水草
- 珠儿参
- 石苁蓉
- 鸡爪槭
- 紫椿
- 紫背黄芩
- 白马骨根
- 土人参
- 粘毛鼠尾草果
- 竹叶防风
- 异叶鳞始蕨
- 八角枫
- 斩妖剑
- 樟梨
- 桐皮
- 紫藤
- 总状土木香
- 紫丁香
- 长节珠
- 紫藤根
- 海螺厣
- 凤眼兰
- 鼠皮
- 阴香皮
- 土连翘
- 白蜡花
- 黍根
- 樟树叶
- 沼地马先蒿
- 水鸡油
- 龙老根
- 不灰木
- 掌裂蟹甲草
- 樟树根
- 竹菌
- 棕榈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