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獠参
《中华本草》:猪獠参
拼音注音
Zhū Liáo Shēn
别名
蛇蓼子、大一枝箭、土洋参、鸭肾参、小长距兰
英文名
Herb of Little Platanthera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小舌唇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tanthera minor (Miq.) Reichb. F. [P.interrupta Maxim.]采收和储藏:3-4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小舌唇兰,陆生植物。高20-60cm。具几条指状肉质的粗根。茎直立,稍粗。叶互生,散生于茎的下部,最下面的1或2枚最大;叶片椭圆形、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6-15cm,宽1.5-3.5cm,向上则渐小,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长10-18cm,疏生多数花;花黄绿色;花苞片卵状披针形;中萼片阔卵形,先端钝或急尖,3脉,侧萼片张开或反折,偏斜长圆形,先端钝,3脉;花瓣直立,偏斜卵形,渐狭,先端钝,基部一侧扩大,2脉及一侧生支脉,唇瓣舌状,钝,肉质;距悬垂,细圆筒状,稍向前弧曲,和子房等长或较长;药隔中部有凹陷;子房圆柱状,向上渐狭,长10-15mm。花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700m的山坡林下或山坡草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平;无毒
归经
肺;肾经
功能主治
补肺固肾。主咳嗽气喘;肾虚腰痛;遗精;头晕;病后体弱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60g。
各家论述
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肾虚腰痛,咳嗽气喘及头昏身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猪獠参
拼音注音
Zhū Liáo Shēn
别名
观音竹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土洋参、蛇蓼子、大一枝箭(《四川甲药志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草药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小长距兰的全草或带根全草。3~4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30~40厘米。根肉质粗大。叶互生,基部的1~2叶变为浅绿色膜质的鳞片,抱茎;中部的叶2~4片,较大,阔卵圆形或宽披针形,先端尖,基部成鞘状抱茎;上面中脉凹,下面中脉突出,平行侧脉约20条;上部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顶生;花下有1披针形苞片,较花为长;花疏生,黄绿色,径约10毫米;外轮花被卵形,先端钝,内轮稍狭,宽披针形;唇瓣较花被片略长,舌状,全缘,钝头,距线状,较子房略长,先端扁平;花药分叉,蕊喙低,钝三角形,花粉块棒状,具柄;于房下位,圆筒状,有棱,扭曲。蒴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疏林、沙地及草坪等向阳干燥处。分布东北以至南部及西南各地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甘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肾虚腰痛,咳嗽气喘及头昏身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炖肉,1~2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猪獠参
拼音注音
Zhū Liáo Shēn
别名
鸭肾参、土洋参、小长距兰、蛇蓼子
来源
兰科舌唇兰属植物小舌唇兰Platanthera minor (Miq.)Reichb. f. [P. interrupta Maxim.],以全草入药。春夏采收,洗净晒干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养阴润肺,益气生津。用于咳痰带血,咽喉肿痛,病后体弱,神经衰弱,遗精,头晕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槐枝
- 石蕨
- 红瑞木果
- 秧青
- 猪苓
- 莳萝子
- 海带
- 海红豆
- 黄土
- 黄柏
- 华山参
- 玉米黑霉
- 水凤仙
- 黄心果
- 石首鱼鲞
- 药王茶
- 益母草花
- 红厚壳
- 河乌
- 海杧果
- 黄梢蛇
- 黄栎
- 腰骨藤
- 泽兰
- 石寄生
- 海红
- 水松皮
- 黄杨叶
- 化香树叶
- 湿鼠曲草
- 水獭肝
- 蛤蚧
- 水杨梅根
- 水苦荬根
- 蔊菜
- 浙地黄
- 石蛇
- 沙糖根
- 厚朴子
- 红牛毛刺
- 石凤丹
- 浙雁皮
- 石头菜
- 桦叶荚蒾
- 红子仔
- 响叶杨
- 荔枝草
- 沙红柳
- 樟木
- 回阳生
- 羊角参
- 樟树皮
- 深山酢浆草
- 石珠
- 厚叶沿阶草
- 回回蒜
- 羽叶山蚂蝗
- 黄栌枝叶
- 缩砂蜜
- 羊肚菌
- 厚叶牛耳草
- 水藁本
- 粗榧子
- 石帆
- 石枫药
- 胭脂木
- 棕榈
- 核桃叶
- 珊瑚草
- 猪毛蕨
- 红对节子
- 合掌消
- 云南铁角蕨
- 豆渣树
- 胆木
- 滚龙草
- 蝎子七
- 豆蔻花
- 狗乳汁
- 大狗尾草
- 伏牛花
- 干檀香叶
- 大花卫矛
- 金纽子
- 番木瓜叶
- 雁肪
- 风寒草
- 黄颔蛇骨
- 前胡
- 广西莲座蕨
- 黄精
- 卤碱
- 野席草根
- 单叶铁线莲
- 地不容
- 金盏草
- 芝麻壳
- 檰芽
- 甘西鼠尾
- 大白杜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