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獠参
《中华本草》:猪獠参
拼音注音
Zhū Liáo Shēn
别名
蛇蓼子、大一枝箭、土洋参、鸭肾参、小长距兰
英文名
Herb of Little Platanthera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小舌唇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tanthera minor (Miq.) Reichb. F. [P.interrupta Maxim.]采收和储藏:3-4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小舌唇兰,陆生植物。高20-60cm。具几条指状肉质的粗根。茎直立,稍粗。叶互生,散生于茎的下部,最下面的1或2枚最大;叶片椭圆形、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6-15cm,宽1.5-3.5cm,向上则渐小,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长10-18cm,疏生多数花;花黄绿色;花苞片卵状披针形;中萼片阔卵形,先端钝或急尖,3脉,侧萼片张开或反折,偏斜长圆形,先端钝,3脉;花瓣直立,偏斜卵形,渐狭,先端钝,基部一侧扩大,2脉及一侧生支脉,唇瓣舌状,钝,肉质;距悬垂,细圆筒状,稍向前弧曲,和子房等长或较长;药隔中部有凹陷;子房圆柱状,向上渐狭,长10-15mm。花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700m的山坡林下或山坡草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平;无毒
归经
肺;肾经
功能主治
补肺固肾。主咳嗽气喘;肾虚腰痛;遗精;头晕;病后体弱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60g。
各家论述
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肾虚腰痛,咳嗽气喘及头昏身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猪獠参
拼音注音
Zhū Liáo Shēn
别名
观音竹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土洋参、蛇蓼子、大一枝箭(《四川甲药志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草药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小长距兰的全草或带根全草。3~4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30~40厘米。根肉质粗大。叶互生,基部的1~2叶变为浅绿色膜质的鳞片,抱茎;中部的叶2~4片,较大,阔卵圆形或宽披针形,先端尖,基部成鞘状抱茎;上面中脉凹,下面中脉突出,平行侧脉约20条;上部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顶生;花下有1披针形苞片,较花为长;花疏生,黄绿色,径约10毫米;外轮花被卵形,先端钝,内轮稍狭,宽披针形;唇瓣较花被片略长,舌状,全缘,钝头,距线状,较子房略长,先端扁平;花药分叉,蕊喙低,钝三角形,花粉块棒状,具柄;于房下位,圆筒状,有棱,扭曲。蒴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疏林、沙地及草坪等向阳干燥处。分布东北以至南部及西南各地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甘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肾虚腰痛,咳嗽气喘及头昏身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炖肉,1~2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猪獠参
拼音注音
Zhū Liáo Shēn
别名
鸭肾参、土洋参、小长距兰、蛇蓼子
来源
兰科舌唇兰属植物小舌唇兰Platanthera minor (Miq.)Reichb. f. [P. interrupta Maxim.],以全草入药。春夏采收,洗净晒干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养阴润肺,益气生津。用于咳痰带血,咽喉肿痛,病后体弱,神经衰弱,遗精,头晕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寄生
- 矮人陀
- 石蕨
- 鹿皮
- 石枣
- 石楠根
- 干姜
- 獐牙菜
- 梓白皮
- 石耳
- 省沽油
- 龙胆
- 凹头苋
- 石地钱
- 浙桐皮
- 猪髓
- 瘤孢地菇
- 海龟
- 石榴根皮
- 鹿梨根皮
- 猪大肠
- 野芫荽
- 野洋烟根
- 棕板
- 省沽油根
- 泽藓
- 石花菜
- 草菇
- 鹿药
- 石决明
- 安徽小檗
- 木豆
- 吊山桃
- 川楝子
- 樟木钻
- 石床
- 猪肺
- 龙角草
- 樟柳头
- 龙棕
- 石苁蓉
- 银线草
- 石蚕
- 石椒草
- 石胆草
- 石血
- 大黄蜂子
- 鹿角
- 鸬鹚肉
- 沼地马先蒿
- 樟树叶
- 樟树根
- 浙江七叶树
- 棕榈子
- 猪毛蕨
- 鹿葱
- 鯮鱼
- 鳢鱼胆
- 清香桂
- 石珠
- 石通
- 矮脚罗伞
- 大叶藜
- 降香
- 猴枣
- 杨梅树皮
- 石长生
- 锅焦
- 朱砂
- 沼泽念珠藻
- 獐肉
- 天目木姜叶
- 鹿角霜
- 石羊菜
- 王不留行
- 莿(木冬)
- 挖耳草根
- 樟梨子
- 毛茛
- 粗皮蛙
- 驴耳风毛菊
- 鹿脂
- 矮脚南
- 海马
- 浙江铃子香
- 梓菌
- 鸡骨香
- 角翅卫矛
- 辣蓼草
- 红辣蓼
- 假辣蓼
- 阿利藤
- 丛毛榕根
- 石蜐
- 矮脚枫叶
- 鸬鹚(鸬鹚)
- 钩苞大丁草
- 红花刺参
- 黄河裸裂尻鱼
- 红叶木姜子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