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木钻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樟木钻
别名
野八角
来源
木兰科樟木钻Illicium dunnianum Tutcher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。
性味
苦、辛,温。有毒。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,祛风止痛。主治跌打肿痛,扭挫伤,骨折,风湿关节痛。
用法用量
根研粉调酒外敷,或浸酒外搽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樟木钻
拼音注音
Zhānɡ Mù Zuàn
别名
野八角、石莽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八角科植物红花八角的根、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licium dunnianum Tut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秋季剥皮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,高1-1.5m,稀达10m。根粗壮,红褐色,有樟木香气。小枝纤细,棕褐色,具皱纹,老枝灰白色。单叶互生,常3-8片集生于枝顶;叶柄长3-10mm;革质或薄革质,狭长披针形或狭长倒披针形,长4-10cm,宽0.8-2cm,先端尾状渐尖或急尖,基部窄楔形,全缘,干后稍后卷,侧脉8-10对。花单生或2-3朵簇生于叶腋或近枝顶,花梗纤细,长1.5-4cm;花被片12-20,粉红色或红色,最大一片椭圆形或近圆形;雄蕊通常24;心皮8-13。聚合果直径2-2.5cm,蓇葖果8-11,本质,有明显钻形尖头,稍反曲。种子亮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4-7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水旁,沿河两岸或山地密林、疏林的荫湿处、岩石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化学成分
皮中含6-脱氧伪日本莽草素(6-deoxypseu-doanisatin),樟木钻素(dunnianin),6-脱氧樟木钻素(6-deoxydun-nianin)。茎叶中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1-三十烷醇(1-tria-contanol),槲皮甙(quercitrin),莽草酸(shikimic acid)。
药理作用
初步证实红花八角中莽草酸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,为本品的镇痛有效成分。红花八角醇提物也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,而且对5-HT等致炎有显着的抑制作用。
性味
苦;辛;性温;有毒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散瘀消肿。主风湿骨痛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粉酒调敷;或浸酒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冰草白穗
- 三匹箭
- 巴茅果
- 毛黄堇
- 三叉凤尾蕨
- 三升米
- 三加皮
- 幌伞枫
- 广防风
- 榕树胶汁
- 野洋烟根
- 黄蜀葵根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白鹇
- 石豇豆
- 水红木根
- 托盘
- 石岩鸡
- 水红木叶
- 天麻子
- 水棉花
- 头顶一支花
- 石瓜子
- 天山花楸
- 水芹菜
- 水白蜡
- 水草乌
- 水绵
- 石上瓜子菜
- 水茄冬果
- 石夹生
- 石膏
- 水翁根
- 天名精
- 水罗伞
- 红豆七
- 石桢楠根
- 石栗叶
- 水胡满
- 马蹄草
- 石菖蒲花
- 石碱
- 石斛
- 水百合
- 水松球果
- 水禾麻
- 水田七
- 水晶鱼
- 水案板
- 水毛花
- 鸡肚肠草
- 竹砂仁
- 天花粉
- 土附
- 铁蕨鸡
- 三爪金龙
- 石上铁角蕨
- 紫泡
- 水獭肝
- 石头菜
- 水苦荬根
- 水甘草
- 罗望子
- 天麻
- 石防风
- 土砂仁
- 太白针
- 水牛角浓缩粉
- 石荠宁
- 太白米
- 土箭芪
- 石地钱
- 石耳
- 天蓬草
- 天浆壳
- 旋复花
- 省沽油根
- 石蝴蝶
- 蜂斗菜
- 天葵子
- 水松
- 石榴根皮
- 水珍珠菜
- 天竺黄
- 杜鹃花果实
- 山腊梅
- 石决明
- 水白蜡树皮
- 包袱七
- 太白参
- 水獭
- 头顶一颗珠
- 石花菜
- 天牛
- 水冬瓜花
- 石床
- 石榕
- 黄龙须
- 天蓬子根
- 水玉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