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麸杨根
《中华本草》:红麸杨根
拼音注音
Hónɡ Fū Yánɡ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us punjabensis Stew.var.Sinica(Diels)Rehd.et Wils.[R.sinica Diels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红麸杨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,高4-15m。树皮灰褐色,小枝被微柔毛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叶轴上部有狭翅;具小叶7-13,无柄或近无柄,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,长5-12cm,宽2-4.5cm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全缘,下面沿脉有细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5-20cm,密被微绒毛;花小,杂性,白色;花暮裂片狭三角形;花瓣长圆形,开花时先端外卷;花丝线形;花药卵形;花盘厚,紫红色,无毛;子房球形,径约1mm,1室,花往3。果序下垂;核果近球形,略压扁,径约4mm,成熟时暗紫红色,被具节柔毛和腺毛。种子小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60-3000m的石灰山灌丛或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贝壳杉双黄酮(agathisflavone),穗花杉双黄酮(amentoflavone),南方贝壳杉双黄酮(robustaflavone),扁柏双黄酮(hinokiflavone)。
性味
酸;涩;平
功能主治
涩肠止泻。主痢疾;泄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双盾木
- 石耳
- 香胶木叶
- 空桶参
- 红花小独蒜
- 铁
- 鮧鱼鳔
- 四照花
- 红陈艾
- 罗裙带根
- 长尾复叶耳蕨
- 李
- 浮尸草
- 大红袍
- 威灵仙叶
- 木防己
- 蟛蜞菊
- 大狗尾草
- 牛背鹭
- 猕猴梨叶
- 竹(鼠留)子油
- 蛇疙瘩
- 止泻木皮
- 丝瓜根
- 岩莴苣
- 葛藟汁
- 车前
- 大花剪秋罗
- 缩砂蜜
- 虾蟆皮
- 长管香茶菜
- 毛茄
- 铁丝灵仙
- 树五加
- 止咳草
- 茱卷皮
- 马陆
- 凫肉
- 柽乳
- 南方荚蒾
- 山李子
- 毛叶木通
- 木芙蓉
- 黄缅桂果
- 熊油
- 鸡蛋果
- 宜昌荚蒾叶
- 车桑仔
- 大理菊
- 龙须眼子菜
- 天脚板果
- 补血薯
- 乌棒子
- 山慈姑
- 柳叶绣球菊
- 红豆七
- 凤尾搜山虎
- 大叶子
- 葛枣
- 小构树汁
- 野京豆
- 蝮蛇皮
- 山白果
- 乌口树
- 梧桐
- 齿瓣石豆兰
- 胡黄连
- 苦绳
- 乌榄树皮
- 大黄蜂子
- 桤木枝梢
- 篱栏网
- 石壁莲
- 川鄂山茱萸
- 红升丹
- 荜茇根
- 雀翘
- 回心草
- 含羞草
- 乌榄核
- 小九节铃
- 水马桑
- 酸水草
- 止泻木
- 梨
- 虎尾草
- 翡翠
- 倒生根
- 花叶九节木
- 角蒿
- 马钱子
- 莲状绢毛菊
- 细葛缕子
- 菵米
- 刀豆根
- 蛇王藤
- 红叶木姜子根
- 赤胫散
- 华千金藤
- 野黄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