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裸裂尻鱼
《中华本草》:黄河裸裂尻鱼
拼音注音
Huánɡ Hé Luǒ Liè Kāo Yú
别名
湟鱼、小嘴巴鱼
英文名
Yellow River fish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黄河裸裂尻鱼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zopygopsis pylzovi (Kessler)采收和储藏:常年均可捕捞,捕后,除去鳞片及内脏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黄河裸裂尻鱼,体延长,稍侧扁。头锥形,吻钝圆。口下位,横裂或呈浅弧形。下颌具有锐利的角质层。唇细狭。无触须。咽头齿成行,铲状或匙状,呈3,4-4,3排列。第一鳃耙20(15-25)个,内侧鳃耙28(24-36)个。脊锥骨51个。头后方的肩带部分有1-4行不规则的鳞片。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大鳞片,身体其余部分均无鳞。背鳍短,有3根不分枝鳍条和8根分枝鳍条,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大硬刺。尾鳍叉形。鳔2室。体腔黄褐色或黑色。体背部黄褐色或青灰色,腹侧银灰色或黄灰色。体侧有少数隐约可见的云状暗斑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在缓流或静水中。于深水区越冬。以着生藻类和植物腐屑等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黄河上游及其四川、甘肃、青海靠近黄河的邻近水域。
性味
苦;咸;寒
归经
肺;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和血;健胃;解毒。主月经不调;消化不良;疮疖化脓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适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肝菌
- 壁钱幕
- 冬葵根
- 山棯叶
- 岳桦
- 癣草
- 马银花
- 知母
- 菝葜叶
- 芦根
- 鹧鸪脚
- 鳜鱼
- 鸡蛋果
- 枪刀药
- 麦角
- 蜂药
- 柠檬皮
- 井边草
- 山荷叶
- 象头花
- 三叉苦
- 麻牛膝
- 醉魂藤
- 雉脑
- 鲎胆
- 竹柏根
- 路边姜
- 半枫荷叶
- 广西过路黄
- 石珠
- 挖耳草
- 五月茶
- 籼米
- 大腹皮
- 鸮
- 紫荆花
- 石楠
- 蜗牛壳
- 鸽粪
- 土牡蛎
- 菜豆树
- 玳玳花
- 黄秦艽
- 铜棒锤
- 川滇桤木
- 五爪龙
- 通花根
- 带刺马鞭
- 龟甲胶
- 笔罗子
- 独行千里
- 见血清
- 柃木
- 吴茱萸
- 篱栏网
- 光叶海桐叶
- 水柏枝
- 楸木果
- 排草香
- 莺
- 土瓜狼毒
- 斑叶堇菜
- 野茄树
- 韭菜子
- 飞蛾树
- 鸡血藤
- 九层风
- 三花枪刀药
- 水麻根
- 滇五味
- 多穗石柯茎
- 芦荟根
- 尖尾风
- 鹿角芦荟
- 血散薯
- 铧头草
- 和合草
- 三点金草
- 黑牵牛
- 广东万年青
- 竹荪
- 盘羊睾丸
- 老熊花
- 法半夏
- 巴掌草
- 扁豆藤
- 田旋花
- 杜松实
- 洋芋
- 大叶香薷
- 油茶根
- 金鸡尾巴草根
- 金花草
- 蚕茧
- 圆叶南蛇藤根
- 香蕉根
- 窄叶南蛇藤
- 枫寄生
- 鯮鱼
- 杏叶防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