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鸡踢香根
《中华本草》:红鸡踢香根
拼音注音
Hónɡ Jī Tī Xiānɡ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Elaeagnus henryi Warb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eagnus henryi Warb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宜昌胡颓子 常绿直立灌木,高3-5m。具刺,刺长8-20mm;幼枝淡褐色,密被鳞片。叶互生;叶柄长8-15mm;叶片革质,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6-15cm,宽3-5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阔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银白色,密被白色或散生少数褐色鳞片。花银白色,密被鳞片,1-5朵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短总状花序,花枝锈色,长3-6mm;花梗长2-5mm,花被筒管状漏斗形,长6-8mm,上部4裂,裂片三角形;雄蕊4,花丝极短;花往直立或稍弯曲,无毛。果实长圆形,多汁,长约18mm,幼时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,成熟时红色。花期10-11月,果期翌年4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50-2300m的疏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;酸;平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止咳;止血。主风湿腰痛;咳喘;痢疾;吐血;血崩;痔血;恶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虎杖
- 串铃
- 山禾串
- 山黄皮
- 山荔枝果
- 山莨菪
- 叉分蓼
- 山枇杷
- 绢毛菊
- 猴头菌
- 山皂角
- 匙叶五加
- 山黑柳
- 刺柄莲座蕨
- 舒筋草
- 四棱通
- 石灰
- 褐粘褶菌
- 菊花参
- 爵床
- 黄水藨叶
- 黄唇鱼心
- 浙樟
- 华中瘤足蕨
- 石长生
- 红花月见草
- 乌柳
- 羊脑
- 手掌参
- 山吴萸
- 四照花皮
- 山核桃叶
- 白草根
- 黄耆
- 山槟榔
- 大麦秸
- 黄蜀葵
- 海螺壳
- 虾蟆皮
- 野棕
- 一枝蒿
- 刺柏
- 野桂花
- 斑鸠占叶
- 响铃豆
- 灯笼泡
- 滚山虫
- 肿足蕨
- 鼻烟
- 山姜花
- 黄梢蛇
- 尾花细辛
- 松树梢
- 兰竹参
- 蛮刀背
- 水蛇皮
- 美丽胡枝子根
- 马刀
- 雀舌豆
- 蛇附子
- 大马蓼
- 结香
- 蓝玉簪龙胆
- 虎尾草
- 倒吊笔
- 田唇乌蝇翼
- 鱼香根
- 臭黄荆叶
- 黄锁梅
- 伤寒草根
- 小花酸藤子
- 大九股牛
- 遍地金
- 猴闼子
- 十萼茄
- 大九节铃
- 毛轴碎米蕨
- 狼尾巴蒿
- 楤叶悬钩子
- 使君子
- 黄背草苗
- 细穗石松
- 董棕粉
- 羊奶子
- 鸬鹚(鸬鹚)
- 砧草
- 山小橘
- 母猪藤根
- 羊角扭
- 羖羊角
- 草地黄芩
- 广金钱草
- 山橙叶
- 乌桕木根皮
- 蜘蛛七
- 剪秋罗
- 血余炭
- 黄花稔
- 黄精
- 刺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