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药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升药底
拼音注音
Shēnɡ Yào Dǐ
别名
灵药渣、红粉底
英文名
Residue of after making mercuric oxide is made of in a simple and easy method
出处
出自《药材资料汇编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炼制升药后留在锅底的残渣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
生境分布
主产于河北、天津、湖北武汉、湖南湘潭、江苏镇江;其他地区亦可制造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厚片状,通常直径3-7cm,厚0.3-0.7cm。白色至淡黄色;条痕白色,微带黄色调。一面较平坦或具极细小也,另一面粗糙或呈蜂窝状。质硬脆,可折断,断面多数为淡黄色,有的散有红色点或线。气微臭。以厚片状、淡黄色、纯净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主要含硫酸汞(HgSO4),硝酸汞[Hg(NO3)2],硫酸钾(K2SO4),氧化铝(Al2O3),亚硝酸钾(KNO2)。
性味
苦;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杀虫止痒;收湿生肌。主疥癣;湿疹;黄水疮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调涂。
各家论述
1.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治疥癣。2.《中药志》:用于疥疮,能杀虫止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升药底
拼音注音
Shēnɡ Yào Dǐ
别名
红粉底
来源
为加工升药时锅底所留的残渣。
生境分布
河北、北京、江苏、上海、湖北、湖南。
功能主治
化腐生肌。主治皮肤溃烂,压伤,碰伤,破流脓血,久不收敛。
用法用量
外用。
注意
本品有毒,均作外用,不可内服。
备注
主要原料为水银、火硝、明矾各等量或水银13两,火硝8两,明矾10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升药底
拼音注音
Shēnɡ Yào Dǐ
出处
《药材资料汇编》
来源
为炼制升药后留在锅底的残渣。
形状
为不规则的板块状,多数一面平坦,一面呈蜂窝状,全体呈乳白色至淡黄色,厚约1厘米。质硬而脆。气微臭。以淡黄色、块状、纯净者佳。
功能主治
①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"治疥癣。"
②《中药志》:"用于疥疮,能杀虫止痒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调涂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杜仲
- 三叶委陵菜根
- 迎山红
- 野丁香根
- 伞梗虎耳草
- 野冬青皮
- 野梧桐
- 野漆树
- 丝点地梅
- 三叶铜钱草
- 丝瓜根
- 三头灯心草
- 野猪皮
- 上树咳
- 三叶委陵菜
- 三角风
- 野慈姑
- 丝线吊芙蓉
- 伸筋草
- 丝毛毛毡草
- 野樱桃根
- 三爪龙
- 三角草
- 野火球
- 上山虎
- 上石田螺
- 蝇虎
- 升麻草
- 野前胡
- 三叶莲
- 十姊妹
- 野猪蹄
- 越瓜
- 尾花细辛
- 山芹根
- 散血莲
- 山野扁豆
- 野升麻
- 皱叶南蛇藤
- 棕树心
- 山甘草根
- 白豆
- 胡燕卵
- 藤本夜关门
- 水虾草根
- 榛蘑
- 灰叶
- 杭州荠薴
- 野樱花
- 蓍草
- 山苍子叶
- 野海椒
- 野烟叶
- 三筒管
- 十大功劳叶
- 越王余筭
- 野木瓜果
- 野柿花
- 迎春花叶
- 三枝叶
- 迎春花
- 三楞草
- 三角咪
- 野亚麻
- 三蕊草
- 野把子
- 野芋叶
- 三铃子
- 十大功劳根
- 迎春花根
- 野三七
- 野兔骨
- 野拔子
- 三枝标
- 十三年花
- 十大功劳
- 蝤蛑
- 越橘叶
- 野棉花
- 野棉花根
- 三叶海棠
- 三爪金龙
- 刷把草
- 十字苔草
- 野巴子
- 三品一枝花
- 三角叶冷水花
- 野百合
- 水八角莲
- 水冬瓜
- 山荆子
- 野大豆
- 栝楼皮
- 郁金香根
- 天葵草
- 头顶一朵花
- 山蜡梅
- 山野芋
- 梳篦叶
- 天香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