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骨胶
《*辞典》:虎骨胶
拼音注音
Hǔ Gǔ Jiāo
别名
虎胶(《医林纂要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猫科动物虎的骨胳煎熬而成的胶。
制法
取净虎骨锯成小段,置锅内加水煎熬,经24小时后,将煎液过滤,加入白糖、明矾末少许,搅匀澄清。如此反复煎约3次,乃将取得清液合并煎熬浓缩,至水分蒸发殆尽,加入少量黄酒。缓火浓缩,以胶汁稠粘呈深黄色为度。去尽余火,并用铜勺频频撩动,使热度发散,最后倾入胶模中。表面用白酒喷布,使呈现金黄色花沫。冷凝后,切成小方块。宜放于阴凉干燥处。
性味
咸,温。
①《医林纂要》:"辛咸,热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淡,无毒。"
归经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肝、肾二经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医林纂要》:"功同骨而滋益从容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补益气血,强健筋骨。治中风瘫痪,筋骨受风拘挛,四肢麻木,不能屈伸及痿躄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用黄酒炖化,冲入药汁中,1~2钱;或入丸剂。
注意
血虚火盛者慎服。
复方
治顽固性中风瘫痪、半身不遂及手足痿废:老鹳草、血通(五花大血藤)煎汁,以黄酒熬化虎骨胶冲入药汁中,再加适量曲酒,每日二次,每次服半盅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滇车前
- 通骨消茎叶
- 腊梅花
- 冷蕨子草
- 桂叶素馨
- 空桶参
- 老鹳草
- 雷公连
- 喉痧药
- 苦地丁
- 羊屎条叶
- 半柱花
- 栝楼皮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羊皮
- 紫金皮
- 艾虎脑
- 黄背草果
- 雁肪
- 野油麻
- 石榴叶
- 衡州乌药
- 川楝子
- 云南荚蒾根
- 羊屎条根
- 鲜黄连
- 列当
- 秤砣梨根
- 白英
- 地刷子
- 追风伞
- 多蕊蛇菰
- 堇宝莲叶
- 香花刺
- 斜叶榕叶
- 水冬瓜花
- 扁轴木
- 二叶舌唇兰
- 牡鼠粪
- 八仙草
- 三棱草
- 蜀羊泉
- 竹(鼠留)子牙
- 角螺
- 石蛇
- 地茄子
- 沙冬青
- 鳗鲡鱼
- 海木
- 苏木蓝
- 桔梗
- 一匹草
- 白背叶根
- 金橘叶
- 宽卵叶山蚂蝗
- 白矾
- 柏树叶
- 一枝旗
- 木本远志
- 狗缨子
- 矮脚苦蒿
- 大昏鸡头
- 骆驼黄
- 牛角(角思)
- 大鱼鳔花
- 黑色鳞毛蕨根
- 曼陀罗叶
- 酒药花
- 灵香蒿
- 白朱砂莲
- 土田七
- 狼杷草
- 羊哀
- 狗血
- 山甜茶
- 粗叶悬钩子
- 铁
- 升药底
- 八目鳗
- 贝齿
- 铁浆
- 铁藤根
- 木苎麻
- 蛇接骨
- 粉防己
- 鸭
- 米百合
- 白鹇
- 大叶凤尾
- 牛蒡
- 千金藤
- 尖叶铁扫帚
- 满天星
- 金背枇杷
- 止痢蒿
- 杉木节
- 米伞花
- 羊肉
- 鸢胆
- 吴萸叶五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