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铃子香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浙江铃子香
来源
唇形科浙江铃子香Chelonopsis chekiangensis C. Y. Wu,以全草、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浙江、安徽。
性味
辛、温。
功能主治
散风寒,通经络。
外感风寒,咳嗽,食积。全草配方用,用量3~5钱。
筋骨酸痛。鲜根5~6钱,水煎,黄酒、红糖冲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浙江铃子香
拼音注音
Zhè Jiānɡ Línɡ Zǐ Xiānɡ
别名
铃子三七
英文名
all-grass of Chekiang Chelonopsi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浙江铃子香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elonopsis chekiangensis C. Y. Wu采收和储藏:根,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;茎叶,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约60cm。具根茎;茎直立,四棱形,多少具硬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0.4-3cm;叶片披针形,长3-15cm,宽1.5-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渐狭成长柄,上面面脉上有具节的细平伏毛,其余部分疏生硬毛,下面脉上疏生具节细平伏毛,弧状网结显着,网状细脉稀疏,边缘具锐浅锯齿。聚伞花序二歧,腋生,具3-5花;小苞片2,披针形,比花梗长;花萼钟状,长8-10mm,花后囊状增大,长达2cm,具4-5个不等大而钝的三角形齿,外面疏生具节平伏毛,后变无毛;花冠二辱形,鲜紫色,长3-4cm,上唇全缘,下唇3裂,中裂往较大;雄蕊4,前对较长,花丝具微柔毛,花药2室明显叉开,前方具须毛;子房4裂,柱头2浅裂。小坚果长圆形,具长约1cm的翅。花期8月,果期9-10月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林缘草丛中稍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和江西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散风寒;通经络;消积。主风寒感冒;咳嗽;筋骨酸痛;食积腹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服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安徽中药志》:用于外感风寒,食积,筋骨酸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蝴蝶树
- 海马
- 火把花
- 虎掌草叶
- 红豆蔻
- 桑皮汁
- 山蓼
- 樟梨子
- 云南红豆蔻
- 山白龙
- 水晶兰
- 虎掌南星
- 定木香
- 核子木
- 石芫茜
- 棕榈皮
- 黄唇鱼鳞
- 山五味子叶
- 红地榆
- 黄唇鱼肝
- 黄山鳞毛蕨
- 黄山鳞毛蕨根
- 蛇含石
- 石蜐
- 竹叶参
- 红花鹅掌柴
- 黄芦木
- 黄木耳
- 对节叶根
- 海狸香
- 杉木
- 叉枝藻
- 大鲵
- 大还魂草
- 弹刀子菜
- 杉木节
- 黄蘑菇
- 海龙
- 黄独零余子
- 黄花蔷薇
- 黄杞皮
- 刺黄柏茎叶
- 牌楼七
- 栘依果
- 兜冠黄共享
- 露兜竻蔃
- 三股筋
- 卷毛婆婆纳
- 乌脚枪
- 獭胆
- 紫桔梗
- 水红木花
- 大叶青木香
- 龟版胶
- 臭苜蓿根
- 榠樝
- 野猪黄
- 狼喉靥
- 牛筋
- 打箭菊
- 粘鱼须
- 藜芦
- 野木鱼
- 驴打滚草
- 玉带根
- 栾樨
- 芒萁
- 鲈鲤
- 刷把草根
- 多蒴曲尾藓
- 三叶枫
- 鸡嗉
- 镰叶马蔺根
- 野席草
- 李根
- 驴打滚儿草
- 海底柏
- 丁香枝
- 白花甜蜜蜜
- 金针菜
- 无毛南蛇藤
- 深山黄堇
- 黄荆
- 九龙盘
- 蛇根木
- 鲫鱼脑
- 小棕皮头
- 红皮
- 花叶矮沱沱
- 大木通
- 山牛毛毡
- 榆树
- 牛筋草
- 茅栗
- 蛤壳
- 苦马豆
- 黄茄花
- 水杨梅根
- 广西美登木
- 芜荑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