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白艾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太白艾
拼音注音
Tài Bái ài
来源
菊科太白艾Tanacetum variifolium (Chang)Ling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湖北。
化学成分
从根中分离出2-(1-己-1-炔-3-烯基)-5-乙叉基-二氢呋喃骈呋喃-(3-,2-,b)。
性味
辛、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祛风镇静,清热解毒。主治小儿惊风,风湿麻木,阑尾炎。
用法用量
1~2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太白艾
拼音注音
Tài Bái ài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太白艾的全株。夏季采收,阴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25厘米,嫩时全体有短绵毛。茎自基部分枝,斜上生长,带紫色。叶互生,3出羽状分裂,长3~5厘米,上面深绿色,下面有厚白毛,裂片线状披针形,中裂片通常再3裂;叶柄向基部渐狭细。头状花序多数,黄色,集成紧密伞房状;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,膜质,紫褐色;花全部管状,周围花雌性,中心花两性,长2~3毫米,有5裂齿。瘦果有5棱或3~5角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草坡。分布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性味
辛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祛风镇静,清热解毒。治小儿惊风,风湿麻木,阑尾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背草根
- 柿寄生
- 红粘谷
- 桑瘿
- 砂仁
- 密脉鹅掌柴
- 芭茅
- 大块瓦
- 滇地黄连
- 辽瓦松
- 大黄
- 凹裂毛麝香
- 皮袋香
- 桑叶汁
- 鲩鱼
- 红蒿枝
- 罗汉松
- 金银花子
- 野菰
- 黄山五叶参
- 山核桃叶
- 桃茎白皮
- 桃胶
- 昆布
- 大丁草
- 黑鹅脚板
- 椴叶独活
- 大木通
- 蠵龟血
- 麻风树
- 椴树根
- 大二郎箭
- 泥鳅滑液
- 蚂蚁花根
- 东风菜
- 刺梨叶
- 大鱼鳔花
- 洋白蜡树
- 白桂
- 三七
- 蓝靛
- 紫背黄芩
- 荩草
- 石楠
- 沙七
- 冬菇
- 绿兰花
- 制草乌
- 黄断肠草
- 血盘草
- 白屈菜
- 西藏马先蒿
- 水毛花
- 葫芦茶
- 乌榄
- 大叶蛇泡簕
- 白花蛇舌草
- 花叶狗牙七
- 草木王
- 海莲果
- 假荆芥
- 猪脑
- 野亚麻
- 赛葵
- 太白米
- 割舌罗
- 亮叶茉莉
- 蚕退纸
- 天竺黄
- 圆柏叶
- 三白草
- 铁拳头
- 对节叶
- 多花野牡丹
- 大一枝箭
- 葛叶
- 锈叶野牡丹
- 入地蜈蚣
- 四季青
- 鸭儿芹根
- 一扫光
- 大叶紫薇
- 疏叶当归
- 迎春花叶
- 家独行菜
- 柳叶
- 山马兰
- 衡州乌药
- 地石榴花
- 曼陀罗子
- 乌骚风
- 小狗脊
- 白花油麻藤
- 山白蜡条
- 星毛蕨
- 车桑子根
- 凤眼果壳
- 石菖蒲花
- 五香藤
- 落霜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