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白艾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太白艾
拼音注音
Tài Bái ài
来源
菊科太白艾Tanacetum variifolium (Chang)Ling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湖北。
化学成分
从根中分离出2-(1-己-1-炔-3-烯基)-5-乙叉基-二氢呋喃骈呋喃-(3-,2-,b)。
性味
辛、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祛风镇静,清热解毒。主治小儿惊风,风湿麻木,阑尾炎。
用法用量
1~2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太白艾
拼音注音
Tài Bái ài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太白艾的全株。夏季采收,阴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25厘米,嫩时全体有短绵毛。茎自基部分枝,斜上生长,带紫色。叶互生,3出羽状分裂,长3~5厘米,上面深绿色,下面有厚白毛,裂片线状披针形,中裂片通常再3裂;叶柄向基部渐狭细。头状花序多数,黄色,集成紧密伞房状;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,膜质,紫褐色;花全部管状,周围花雌性,中心花两性,长2~3毫米,有5裂齿。瘦果有5棱或3~5角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草坡。分布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性味
辛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祛风镇静,清热解毒。治小儿惊风,风湿麻木,阑尾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甜叶菊
- 甜茶
- 兔皮毛
- 兔耳草
- 天雄
- 桃树胶
- 獭皮毛
- 凸额马先蒿
- 天水蚁草
- 调羹树
- 天花粉
- 桃仁
- 桃叶蓼
- 旱芹
- 白马骨
- 青兔耳风
- 头发七
- 桃儿七
- 田基黄
- 条裂山莴苣
- 同形鳞毛蕨
- 假蒟根
- 土蜂子
- 田螺
- 桐根
- 痰药
- 唐松草
- 土常山
- 太白鹿角
- 桃根
- 糖芥
- 土玉桂
- 太白参
- 桐木
- 獭胆
- 藤杜仲
- 天蓬草
- 天葵子
- 田唇乌蝇翼
- 兔儿风
- 天竺黄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天鹅毛
- 菾菜根
- 田葱
- 土瓜
- 太白针
- 台湾肺形草
- 天门冬
- 土田七
- 桃儿七果
- 檀香
- 土金耳环
- 太白米
- 兔子毛
- 土红苓
- 土远志
- 土蜂
- 土香薷
- 菟葵
- 土碎补
- 太白贝母
- 桃胶
- 土荆皮
- 土党参
- 凹头苋
- 赶黄草
- 台蘑
- 桐叶千金藤
- 兔血
- 桃茎白皮
- 头花猪屎豆
- 獭子树
- 甜石榴
- 台湾三颗针
- 天蓝苜蓿
- 太白丽参
- 唐古特报春
- 土沙参
- 甜远志
- 天脚板根
- 天脚板
- 塘虱鱼
- 刷把草
- 龙眼叶
- 庵闾
- 升登
- 黄斑龙胆
- 阴香皮
- 狭叶垂头菊
- 绣球花
- 小叶爱楠
- 苦树皮
- 渐尖毛蕨
- 七爪风
- 吉林乌头
- 大黄
- 黑鳞大耳蕨
- 菱蒂
- 球核荚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