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根
《中华本草》:李根
拼音注音
Lǐ Gēn
别名
山李子根、李子树根
英文名
Root of Japanese Plum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unus salicina Lind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。
原形态
李 乔木,高达9-12m。树皮灰褐色,粗糙;小枝无毛,紫褐色,有光泽。叶柄近顶端有2-3腺体;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密浅圆钝重锯齿。花两性;通常3朵簇生;萼筒杯状,萼片及花瓣均为5;花瓣白色,雄蕊多数;排成不规则2轮;雄蕊1,柱头盘状,心皮1,与萼筒分离。核果球形或卵球形,直径3.5-5cm,栽培品种可达7cm,先端常稍急尖,基部凹陷,绿、黄或带紫红色,有光泽,被蜡粉:核卵圆形或长圆形,有细皱纹。花期4-5月。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600m的山沟路旁或灌木林内。资源分布:除内蒙古、新疆、西藏外,全国各地多有分布和栽培。
形状
根呈圆柱形,长30-130cm,直径0.3-2.5cm。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,质坚硬,不易折断,切断面黄白色或棕黄色,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苦;寒;无毒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湿。主疮疡肿毒,热淋,痢疾,白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6-15g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药性论》:苦李根煮汁止消渴。2.日华子本草》:主赤白痢,浓煎服。3.《滇南本草》:治膏淋脓闭,马口疼痛,秧草为使,用根点水酒服,但服后脓止,管中痒,方好。4.《本草纲目》:治小儿暴热,解丹毒。5.《重庆草药》:清火解毒。用于热淋,血痢,牙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李根
拼音注音
Lǐ Gēn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,9~10月采。
性味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涩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解毒。治消渴,淋病,痢疾,丹毒,牙痛。
①《药性论》:"苦李根煮汁止消渴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主赤白痢,浓煎服。"
③《滇南本草》:"治膏淋脓闭,马口疼痛,秧草为使,用根点水酒服,但服后脓止,管中痒,方好。"
④《纲目》:"治小儿暴热,解丹毒。"
⑤《重庆草药》:"清火解毒。用于热淋,血痢,牙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小儿暴有热,得之二、三日:李根、桂心、芒硝各十八铢,甘草、麦门冬各一两。上五味,细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五服。(《千金方》李根汤)
②治小儿尿灶丹,初从两股起,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:烧李根为灰,以田中流水和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钱苦叶草
- 叶天天花
- 扶芳藤
- 金钱橘饼
- 苞蔷薇根
- 细沙虫草
- 佛甲草
- 金钟花
- 木绣球茎
- 漏芦
- 豹子眼睛果
- 薤叶
- 金缕半枫荷
- 杉塔
- 白蒿花
- 盘羊肺
- 鲃鱼
- 姜皮
- 蚶
- 山漆树
- 华鹅耳枥
- 香鼬
- 佛手露
- 吕宋果
- 鹤肉
- 木荷叶
- 鸡胆
- 鹤脑
- 蚌兰叶
- 菰
- 霞天曲
- 大树跌打
- 柳叶
- 兰石草
- 佛手柑
- 麦芽
- 搜山虎
- 倒提壶
- 鲎肉
- 绿珊瑚
- 锈钉子
- 西藏花椒种子
- 佛手
- 草地早熟禾
- 癣草
- 猫骨
- 勒马回
- 广西莲座蕨
- 糕菜
- 勒鱼
- 燕麦草
- 分筋草
- 蛇胆草
- 苦楝寄生
- 香桂皮
- 木槿
- 砗磲
- 柿花
- 锈毛旋蒴苣苔
- 华卫矛
- 福参
- 粗叶悬钩子
- 樗叶
- 喉痧药
- 鸡桑根
- 香茅花
- 香堇菜
- 合萌根
- 蝮蛇
- 羊耳朵叶
- 芭蕉根
- 香菇
- 展枝唐松草
- 橄榄仁
- 草鞋青
- 孩儿草
- 雪上一枝蒿
- 黄杨子
- 福建胡颓子叶
- 臂形草
- 百两金
- 薄叶棘豆
- 山辛夷
- 山鸡
- 锡叶藤
- 兰草
- 香橼叶
- 香油罐
- 黄杨木叶
- 细穗爵床
- 鹭肉
- 狸骨
- 金缕半枫荷叶
- 香菊
- 慈乌胆
- 细叶桉
- 云香草
- 护心草
- 川层草
- 独角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