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根
《中华本草》:李根
拼音注音
Lǐ Gēn
别名
山李子根、李子树根
英文名
Root of Japanese Plum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unus salicina Lind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。
原形态
李 乔木,高达9-12m。树皮灰褐色,粗糙;小枝无毛,紫褐色,有光泽。叶柄近顶端有2-3腺体;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密浅圆钝重锯齿。花两性;通常3朵簇生;萼筒杯状,萼片及花瓣均为5;花瓣白色,雄蕊多数;排成不规则2轮;雄蕊1,柱头盘状,心皮1,与萼筒分离。核果球形或卵球形,直径3.5-5cm,栽培品种可达7cm,先端常稍急尖,基部凹陷,绿、黄或带紫红色,有光泽,被蜡粉:核卵圆形或长圆形,有细皱纹。花期4-5月。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600m的山沟路旁或灌木林内。资源分布:除内蒙古、新疆、西藏外,全国各地多有分布和栽培。
形状
根呈圆柱形,长30-130cm,直径0.3-2.5cm。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,质坚硬,不易折断,切断面黄白色或棕黄色,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苦;寒;无毒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湿。主疮疡肿毒,热淋,痢疾,白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6-15g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药性论》:苦李根煮汁止消渴。2.日华子本草》:主赤白痢,浓煎服。3.《滇南本草》:治膏淋脓闭,马口疼痛,秧草为使,用根点水酒服,但服后脓止,管中痒,方好。4.《本草纲目》:治小儿暴热,解丹毒。5.《重庆草药》:清火解毒。用于热淋,血痢,牙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李根
拼音注音
Lǐ Gēn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,9~10月采。
性味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涩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解毒。治消渴,淋病,痢疾,丹毒,牙痛。
①《药性论》:"苦李根煮汁止消渴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主赤白痢,浓煎服。"
③《滇南本草》:"治膏淋脓闭,马口疼痛,秧草为使,用根点水酒服,但服后脓止,管中痒,方好。"
④《纲目》:"治小儿暴热,解丹毒。"
⑤《重庆草药》:"清火解毒。用于热淋,血痢,牙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小儿暴有热,得之二、三日:李根、桂心、芒硝各十八铢,甘草、麦门冬各一两。上五味,细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五服。(《千金方》李根汤)
②治小儿尿灶丹,初从两股起,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:烧李根为灰,以田中流水和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自扣草
- 葱汁
- 黄龙藤叶
- 山苍子叶
- 山椒草
- 牛角腮
- 奴柘刺
- 毛竹
- 偏叶白齿藓
- 刺郎果
- 大扁竹兰
- 浙江铃子香
- 帕梯果
- 假香附
- 勒鱼
- 粟糖
- 臭灵丹
- 胡颓子叶
- 紫薇根
- 象牙参
- 四棱筋骨草
- 老虎须
- 兰香草
- 大泡通叶
- 苦甘草
- 人参花
- 峨三七
- 蛇根木
- 蝴蝶藤
- 革质红菇
- 大杜鹃
- 小蓝花地丁
- 雉
- 红藤蓼
- 文殊兰果
- 垂花香薷
- 核桃楸果
- 粉条儿菜
- 黄毛岩白菜
- 北鹤虱
- 川谷根
- 大马蓼
- 西南石梓
- 山扁豆子
- 芦竹沥
- 缅茄
- 丁香罗勒
- 赛葵
- 菊花根
- 黄根
- 异穗卷柏
- 喜树叶
- 裂叶双盖蕨
- 侧柏叶
- 紫晶蘑
- 地乌
- 碎米荠
- 头顶一朵花
- 狭头橐吾
- 李根
- 胡葱
- 红簕钩
- 猕猴肉
- 散血丹
- 山马豆根
- 砂茴香子
- 剑麻
- 牛胆
- 老枪谷子
- 路郎鸡
- 绵阳岩白菜
- 跳八丈
- 藏菖蒲
- 多穗石柯果
- 地黄连
- 马乳
- 绿衣枳壳
- 野芋
- 蓝锡莎菊
- 荭草花
- 银朱
- 山郎木叶
- 黑头草
- 野鸡脑
- 刺萆薢
- 毛风藤
- 溲疏
- 野杜仲果
- 木天蓼子
- 滇姜三七
- 龙船乌泡
- 木通根
- 新疆芍药
- 埋博树
- 木香花
- 猪脂膏
- 棠梨
- 醉鱼草
- 山楂
- 鸡掌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