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贯众
《中华本草》:水贯众
拼音注音
Shuǐ Guàn Zhònɡ
别名
贯众、小贯众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陕西耳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stichum shensiense Christ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挖出后除去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20-40cm。根茎短,直立或斜升,连同叶柄基部被棕色、披针形鳞片,全缘。叶簇生;叶柄长5-7m,深禾秆色,向上被阔卵形和披针形鳞片;叶片草质,线状披针形,长20-30m,宽2-3m,基部渐变狭,最下1对缩成耳形,沿叶轴、羽轴和叶脉被纤维状鳞片,二回羽状深裂;羽片28-32对,互生,相距1-1.5m,中部以下渐缩短,羽状深裂;裂片3-5对,长圆至三角形,基部1对通常较大,先端短芒状,边缘有疏细齿,基部与羽轴两侧狭翅相连;叶脉羽状,侧脉常单一,伸达齿端。孢子囊群圆形,背生于小脉先端,每裂片有1-2对;囊群盖棕色,边缘啮蚀状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600-3200m的较干旱的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青海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凉;有小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;驱虫;预防流感;乙脑;麻疹;腮腺炎。主痢疾;吐血;衄血;崩漏;蛲虫;钩虫;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苦梨根
- 水麦冬
- 水葫芦苗
- 水黄杨木
- 水龙胆草根
- 沙柳
- 沙梨
- 沙漠嘎
- 沙芥
- 涩梨
- 湿生扁蕾
- 狮子七
- 珊瑚
- 畲山羊奶子
- 水蛇
- 水蜈蚣
- 水鬼蕉
- 水麻
- 沙前胡子
- 沙地娃儿藤
- 沙生风毛菊
- 沙糖根
- 涩草
- 湿鼠曲草
- 生姜皮
- 生等[藏药名]
- 省沽油
- 栝楼皮
- 沙蓬
- 疏叶当归
- 水豆瓣
- 水银
- 水香柴
- 水鬼蕉叶
- 水龙胆草
- 沙枣胶
- 狮子尾
- 珊瑚草花
- 生姜
- 生姜汁
- 省沽油根
- 水蛇皮
- 沙参
- 沙红柳
- 沙茴香
- 深山不出头
- 深山酢浆草
- 深红龙胆
- 深裂黄草乌
- 珊瑚冬青
- 珊瑚草
- 疏松卷柏
- 瘦风轮
- 苏铁花
- 石燕
- 石腊红
- 硕苞蔷薇
- 穗花蛇菰
- 蓍实
- 石斑鱼
- 碎密花
- 换锦花
- 蒴藋
- 蒴藋赤子
- 砂漏芦根
- 石油菜
- 华罂粟
- 石上莲
- 旱金莲
- 睡莲
- 寒莓根
- 旱前胡
- 菘菜子
- 石上开花
- 砂仁花
- 睡菜根
- 石龙刍根
- 石灰华
- 华东阴地蕨
- 护耳草
- 蒒实
- 化气兰
- 石岩鸡
- 菘菜
- 石上蕉
- 旱莲花
- 石瓜子
- 菘子
- 方叶五月茶
- 梵天花
- 梵天花根
- 石茶
- 砂漏芦
- 合萌叶
- 石串莲
- 石韦毛
- 含羞草
- 肾果小扁豆
- 蛇婆子
- 石蜈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