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果蕗蕨
《中华本草》:小果蕗蕨
拼音注音
Xiǎo Guǒ Lù Jué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膜蕨科植物小果蕗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codium microsorum(V.d.B.)Ching.[Hymenophyllum microsorum V.d.B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15-20cm。根茎纤细,丝状,长而横走,下面疏生纤维状的根。叶远生,相距2-3cm;叶柄长5-10cm,褐色,无毛;叶片薄膜质,卵形至椭圆形,长6-12cm,宽4-6cm,四回羽裂;羽片10-12对,互生,几无柄,开展,三角状披针形,先端稍向上弯,长2-6cm,宽1-2cm,基部不对称,其下侧极偏斜,密接;一回小羽片5-8对,无柄,开展,三角状卵形至斜卵形,长0.8-2cm,宽4-10mm;二回小羽片,3-5对,互生,无柄,阔楔形至近于扇形,长3-5mm,宽2-3mm;末回裂片2-4个,互生,极斜向上,长圆状线形,长1-3mm,宽不到0.5mm,先端钝头,常有浅缺刻,全缘,单一或分叉,密接。叶脉叉状分枝,两面隆起,深褐色,末回裂片有小脉1条。除叶柄外,叶轴及各回羽轴均有平直的翅。孢子囊群小,多数,位于叶片上半部,着生于各个裂片的先端;囊苞为等边三角状卵形,长约1mm,圆头,全缘,深裂几达基部,其下的裂片不狭缩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3600m的山地密林下潮湿的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东部、南部、西南部及台湾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敛疮生肌。主痈疖肿毒;水火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干品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喇叭
- 小天冬
- 小构树汁
- 云南风车子
- 小叶小羽藓
- 小扁豆
- 小构树叶
- 小果野葡萄藤
- 小五彩苏
- 小垂头菊
- 小广藤
- 小乌泡
- 小儿腹痛草
- 小叶云实
- 小团叶根
- 小报春花
- 小果卫矛
- 小果金花茶叶
- 小毛鸡
- 小功劳
- 小山豆根
- 小无心菜
- 小果排草
- 小果皂角
- 小柿子
- 小柿子叶
- 小泡通树
- 栗荴
- 大叶子
- 崖姜
- 小叶薄荷
- 小松藻
- 小人参
- 小叶昏鸡头
- 小叶鼠李
- 小地柏
- 小扁草
- 小叶蛇总管
- 小叶黑面叶
- 小报春
- 小凤尾草
- 小升麻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小棕皮头
- 小毛香
- 小叶杜鹃
- 小叶杨
- 小毒芋
- 小叶金花草
- 小对叶草
- 小叶石楠
- 小果蔷薇
- 小叶桑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小叶金老梅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小毛蓼
- 小叶地不容
- 小地扭
- 小叶桑根
- 小叶三点金
- 小婆婆纳
- 小果白刺
- 小叶爱楠
- 阳桃根
- 小三叶耳蕨
- 小叶双眼龙
- 小巢菜
- 小叶假耧斗菜
- 小洋紫苏
- 半枫荷
- 小叶寄树兰
- 小叶鹅掌柴
- 小叶密花远志
- 小槐花
- 云南鸡矢藤
- 蓬莱草
- 花椒
- 鸡娃草
- 干漆
- 华西小石积
- 野海棠
- 菵米
- 红升丹
- 大剑叶木
- 金边龙舌兰
- 野苦梨根
- 金光菊
- 红头小仙
- 铁篱笆
- 白活麻
- 鲫鱼头
- 鸡眼草
- 蚺蛇肉
- 五指山参
- 毛脉酸模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硼砂
- 车前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