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伸筋草
《中华本草》:小伸筋草
拼音注音
Xiǎo Shēn Jīn Cǎo
别名
英雄草
英文名
Herb of Trifid Sopubia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短冠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pubia trfida Buch. -Ha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短冠草 一年生草本,高40-90cm。根细圆柱形。茎单一或多数,直立,上部多分枝,枝具棱角和条纹,被短柔毛。叶对生或互生;叶片全状合成圆锥状;苞生叶状;花梗长约1cm,近顶处有一对钻形小苞片;萼锥状;苞片叶状;花梗长约1cm,近顶处有一对钻形小苞片;萼钏状,管部具肋10条,萼齿5,宽过于长,三角形,内部和边缘无有绵毛;花冠黄色或紫色,长约1cm,管极短,裂片5,大而开展,倒卵形,圆钝,近相等;雄蕊4,二强,花丝着生于花冠筒的上部,花药1室退化而狭窄;花柱单一,宿存。蒴果球形,先端扁平而凹陷,比萼短或等长。种子形状不齐,有长孔的网纹。花期6-7月,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-2100m空旷草坡或荒地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湿里止痛。主风寒湿痹;胃脘冷痛;肾虚腰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泡酒;或研末,每次3-6g。
各家论述
1.《云南中草药》:疏经活络,温肾止痛。治风湿,周身酸冷,胃寒痛。2.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驱肠寄生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小伸筋草
拼音注音
Xiǎo Shēn Jīn Cǎo
别名
英雄草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短冠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集。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草本,高30~50厘米。根分枝,细圆柱形。茎褐色。叶对生,细小,线形撕裂状。总状花序顶生;萼钟状,5裂;花冠管短,裂片5,阔,广展,近相等,黄色;雄蕊4,2长2短。蒴果卵状,宿萼较阔大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疏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》:"苦涩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;"疏经活络,温肾止痛。治风湿,周身酸冷,胃寒痛。"
②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"驱肠寄生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泡酒或研末。
复方
①治风湿,周身酸冷:小伸筋草三钱至二两。泡酒服。
②治胃寒痛:小伸筋草每用二钱。研末,一次服。
③治肾虚:小伸筋草五钱,炖肉二两。分二次服。
④治毛囊炎:小伸筋草二钱。水煎服。(选方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万年草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小二仙草
- 小倒钩藤
- 小六月寒
- 小千金
- 小大黄
- 小悬钩子
- 小接筋草
- 小旋鸡尾
- 小朝天罐
- 小果倒地铃
- 小果栀子
- 小果野葡萄
- 小梾木
- 竹蠹虫蛀末
- 小叶金老梅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小叶桑
- 小叶莲
- 小叶薄荷
- 小叶昏鸡头
- 小叶鼠李
- 小松藻
- 小人参
- 小叶榕
- 小叶蛇总管
- 小叶黑面叶
- 小地柏
- 小扁草
- 小报春
- 小毛香
- 功劳木
- 小叶杨
- 小叶杜鹃
- 小毒芋
- 小叶眼树莲
- 小叶罗汉松
- 小叶金花草
- 小果蔷薇
- 冷地卫矛
- 鳢鱼
- 小火草
- 小地扭
- 白矾
- 小叶三点金
- 小叶桑根
- 小婆婆纳
- 小果白刺
- 小红袍
- 秀丽槭
- 小洋紫苏
- 小叶地不容
- 小毛蓼
- 淡菜
- 黄囊杓兰
- 粤万年青
- 小过江龙
- 小金狗
- 西南菝葜
- 细叶七星剑
- 小绿芨
- 小花花椒
- 小三叶耳蕨
- 小巢菜
- 小叶双眼龙
- 小木通
- 血藤
- 小叶野决明
- 狭叶垂头菊
- 小羊肚菜
- 小叶爬岩香
- 豨莶根
- 小槐花
- 小南木香
- 小岩白菜
- 通光散
- 马牙半支
- 小叶密花远志
- 小叶鹅掌柴
- 龙葵根
- 钩吻
- 大串连果
- 高山大戟
- 花生壳
- 蕨萁
- 黄木耳
- 乌榄
- 蝎子草
- 小赤麻
- 小血藤
- 狭叶竹节参
- 矩圆石韦
- 显子草
- 野荔枝
- 莕菜
- 白猪母菜
- 小距紫堇